第106章 脑子灵活(1/2)

“他们毕业的时候,我将亲自给他们颁发证书,同时对前几批的学员,未来我们需要多加关注,建立一个完善的培育制度,保证他们的成长!”

夜校的成果,看样子比自己想的还要好。

也是,如今被挑选出来的青壮,多数年龄都在十七八岁了,别看不少人已经做了父亲,但这个年龄段却是人一生中学习能力,接受能力,理解能力最强的时间。

而且能被挑选出来,除开各位威望之外,多是脑子灵活的人。

过去他们被现实所埋没,如今朱允熥给了机会,学习自然更为努力。

取得这样的成果,在预想之中,也在预想之外。

不过,是骡子是马还需经过考验。

“三亚,就当成他们考验之地?”黄子澄提议道。

“那谁做监考官呢?”

三亚就是复制海口,学员都是从经历了海口发展的,又经过了系统的学习,去三亚发展不难,可三亚不能只有学员,还需要负责人。

“湖海散人不是马上要抵达琼州,我觉得可以让他接替解缙,解缙前往三亚负责全局!”

解缙的能力不弱,从朱允熥将审计这一块交给解缙,就可以看出来朱允熥对解缙的看重。

审计,看似监察所有,但黄子澄却知道,审计和行政并非完全独立,如今很多行政事务都需审计辅助。

再说审计这一块,的的确确约束了解缙的发展,解缙也不可能一辈子待在审计系统。

迟早要跳出来,为什么不在关联不深的时候跳出来呢?

“可以,询问一下解缙的想法,然后审计这一块,我再挑选一个人负责!”

点了点头,朱允熥算是这提议。

审计很重要,可格局却小了。

古代文人追求的,历来都是“生闻名与当时,死留名与千古!”

为什么当官,不就是因为当官可以施展抱负,治理天下吗?

司法独立,审计独立,是必须的过程,可司法,审计做的再好,在古代文人眼中都不过是辅助手段。

活得时候给予的荣耀再多,死后的名声终究还是不如成为行政这一块的首脑,同时能做的事都在暗中。

解缙有这个天赋,有这个格局,长期按在审计这一块,是对其才华的浪费。

“解开先生对于大学堂感觉如何?”

提到解缙,就不得不提解开这位教出了洪武十八年三位进士的大佬,这可是被朱元璋都看重的山西名士。

他的到来,对于琼州的意义可不同。

如果解开最终能留下来,就代表琼州的文脉得到了这位大儒的认可,对于未来招揽中原文人有巨大的好处。

“感官相当不错,开了几堂大课,受众不小受到多数学生的爱戴,而且解开先生最近也一直在琼州转悠,对于大王提出行知合一,同理之心等说法,俨然是在进行检验!”

同是山西人,黄子澄怎么可能不了解解开,早年更是与解开论书。1

“照顾好解开,如果可以争取让先生留下来!”

解开的价值谁都看得出来,这就是中原文脉的一杆旗帜,江西文人的代表性人物,更关键是解家的家学。

那可不是名教一套,对于琼州文教会产生巨大的补充!

“解开先生那边,我会盯着的,争取将这位大儒留在我琼海!”黄子澄笑道。

“大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document.writ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