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 老不死(1/2)

我们最好的选择是打配合,刀刃是否开缝,当交给吴王来决定!”铁刀舌头舔着刀刃说道。

“老刀说的不错,我们的血冷了太久,一下子热不起来,事成了恶了吴王夫妇此事不如不做!”白章附和道。

“我明白你们的意思,这也是我所想,盯着那几个可能还记得朱文正的老不死,同时看着李祺,必要的时候给予一定的便利。

我倒要看看这头李家之虎,如今能否担得起过去的名号!”

李祺通过吴昱进了宁国公主府蒋瓛如何不知。

闻言,白章,铁刀俱是点头。

“另外,命曹国公府内的兄弟,多关注王妃的情况,既然殿下选择了被动迎战,那我们就要保护好王妃,万万不能让王妃因此事而失神!”蒋瓛补充道。

……

次日傍晚,阴郁消散,西方天空露出一抹紫红。

经历了五天的赶路,常升,朱允熥一行人与闭门前的最后一刻进入凤阳城。

但入门之后,则分成两道人流。

一路朱允熥与中都侍卫的护送下直入中都皇城,一路则是常升前出,以应付凤阳留守的官员。

而官员与朱允熥的第一次见面则安排在三日后!

中都凤阳!

初代淮西勋贵心目中最佳的首都选址,败与应天府后凤阳失去了首都的地位,但这小地方还是染上了帝王之气。

或许是因为有在老家显摆的念头,中都的修建过程中,朱元璋一改节俭之风,不仅派出李善长全程监督,更是倾尽国力,先后调用百万民夫参与到凤阳的修建里,直至工程叫停前后花费六年的时间。

除此之外,为了抬高凤阳的地位,朱元璋先后发下圣旨,给予各种政策,移民,永免税负,修建水利,发展交通,在这种不竭余力的扶持下,凤阳与短短十几年内爆发出无穷的生机。

后世的凤阳是衰败了,再难见到今日之景象。

可作为今世人走进这座都城,朱允熥亦是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什么叫格局,什么叫财大气粗,什么叫做皇室荣华,什么又叫做以一国之力养一城的气魄。

无论是格局,还是气魄,如今的中都凤阳都能甩应天府几条街。

想想也是南京六朝古代历史悠长,历经战火,大明没钱也没做什么翻新,洪武年间的应天府顶多也就维持了身为帝朝的下限。

而凤阳呢却是从内到外的翻新,自然更具大的格局!

经历了洪武早年的大翻新,中都凤阳几乎难找曾经的影子。

但真正让朱允熥眼红的,还是凤阳的常驻人口。

百万!

从元末不到两万人,经历十四年的人口迁徙,配以永不赋税的条件,短短二十多年的时间,定居中都凤阳的人口已超过百万。

这是政策的力量!

除此之外,凤阳还有一大,那就是中都紫禁城。

明朝三都,最大的皇城在凤阳,占地382.3公顷,比永乐年间修建,历经两朝三十代皇帝居住的故宫还要大。

除此之外凤阳外还有明朝最大的皇陵,朱元璋父母之墓。

靠着这些凤阳一跃而起……

后世的印象中,凤阳好似没什么特殊地位,名声也仅仅只从明朝听说,可有一个数据不容忽视,在历经三百年清朝统治,百年战争洗礼,第一次人口普查的时候,凤阳县有常驻人口八十四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document.writ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