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8章 取名的艺术(1/2)

平凡,人如其名啊!

真的是太平凡了,身为南军统帅的儿子,史书上就混了这没头没尾的一句,当真是取名的艺术!

……

“阿爸!”

熬了一夜,韦智高将项目结论提报给李现,便匆匆赶回了宿舍。

说是宿舍,实际也是公寓房,还是新城最早的一批,所有外地籍学院都住在这,以户为单位。

毕竟被推荐进琼海读书的,甭管是七八岁的蒙学稚童,还是十四五岁的鸿学生,家庭背景都不差,差了也接触不了中原商贾,算的上留学生了。

韦智高就是被陆家推荐上来,包括韦智高在内,韦家还有两人,加上一男一女两位仆从就有五人。

“辛苦了!”

已在四子韦智杰带领下用过早餐的韦横坐在客厅内,看着眼圈浅黑的儿子,话语很轻柔,让人难以想象这位是执掌了田东地区话语权的韦家家主。

“为什么,都是为了家族!”

韦智高平淡的说道。

“坐吧,阿爸正好有几个问题问你,当然这些问题,阿爸已问过智杰,和智荣!”韦横指着对面座位说道。

僮族有自身的文化,但在家族模式上更多的学习了汉族,通过祠堂,宗族,血脉形成一张牢不可破的管理网络,深抓治下每一个百姓,自下而上形成统治

韦家为九大古姓之一,核心是韦横,族内有话语权极强。

在土司制度尚未变味的明早期,各方土司,家族首领其实并不腐朽。

这也是朱允熥要对雍正年间“土改归流”之法进行改良的根本。

没办法!

任何一个制度的诞生,发展,迭代,背后都是有各种各样的原因。

土司制也是如此,从唐宋出现,元明发展到巅峰,一直到了明后期方才开始出问题。

或许从土司制诞生的那刻开始,地方土司就成了中央皇权的威胁,可生活在这套体制下的土人,对土司制却无比拥护。

想要推翻这种尚在上升迭代期的制度,非常的难!

纵然强势推翻,不曾见过制度腐朽面目的土人,依旧会对其心心念念,搞不好若干年后,抓住中央的空洞,重建这一套制度。

故而朱允熥版的“土改归流”,锚定的核心还是普惠教育,以开民智而斗一切腐朽思维。

民智如水,腐朽制度如水上的破船,当形成水漫江河之势,任何一场思潮的掀起,都会将落后与时代的体制掀翻,当然体制本身也可以进行改良迭代,但想要追上民智带来的无穷变化,被动的改变实在太难太难。

而也只有这样,一切方才稳妥,难有被人反复的可能。

就像觉醒年代后的封建帝制,纵然封建帝制与东方世界存在了三千多年,可后世谁没事去提他?洗白他?

韦横入琼其实已经有些日子了!

三个儿子,连续一年多的书信,是韦横此番来琼海的主要原因。

僮族人不是读书人少,而是所读书籍的版本,科举信息的迭代太慢,导致一直以来无法跟不上中原主流文化。

但在僮族整体与汉族高度融合的风气下,数百年来僮族吸收了大量汉族思想和物产,尤其是在元朝被蒙元高压统治下,僮族内部大多数古老姓氏,无不是借宋代土司制,进行了内部的自我迭代,形成了类似与汉族宗族的体系,强化了氏族对地方的掌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document.writ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