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焊接管(2/2)

原来很多御厨炒菜都非常好,要想流传千古还不是得靠菜谱?比如说东坡肉,你以为真是苏东坡做的啊,那肯定是别人做了,苏东坡觉得好吃,才把做的方法写出来,就成了东坡肉。

这个道理你明白吗?有文化的厨子才是好厨子。”(简直就是胡说八道!)

快要吃饭的时候,冉秋叶回来了,王胜文介绍梁拉娣给她认识,并说了一下大毛转学的事情。

冉秋叶让他以轧钢厂的名义给她们校长写封信,转学的事情她就能办,因为红星小学本身就是红星轧钢厂的附属子弟学校。

吃饭的时候,孩子们纷纷跟冉秋叶告状,说是王胜文强迫他们写作文。冉秋叶对此未置可否,倒是王胜文又把他们教育了一顿:

参加一次社会活动,就该做个总结,你们学习的目的就在于此。如果你们不把学到的知识用于做事,那你们学习的目的何在?

出门买菜会算账,那是最数学基本的应用,而总结经验教训,则是更加深入的应用。学习知识,用于实践才是目的。

梁拉娣一家来了,王胜文的心病也就没了,自己心爱的女人已经都安排到了自己的身边,有自己保护着,她们和她们的孩子们,就不会再经历很大的风雨。

姚琪兰从广州也回了消息,一切顺利,还寄过来好多海产品。

秦京茹并没有怀孕,但是骑楼买到了,是距离五金公司不远的一个沿街三层店面,原主去了海外。

三个女人说生活得很好,她们正忙活着装修房子,一切让王胜文放心。

但是孙伟他们并没有按时回来,很可能是弟弟那边真的忙,又把他们留了一段时间。

接下来的时间,王胜文专心在红星试验厂搞焊接管生产线,做了几套轧制钢带所需要的模具。

他打算,先把公称尺寸从15毫米做到50毫米的焊接管给做出来,这算是“细管生产线”。因为用薄板轧钢机只适合于轧制六毫米以下厚度的钢板。

钢管成型机是与埋弧自动焊机相连接的,这样能提高整个生产线的工作效率,也就是平时所说的“一边卷一边焊”。

梁拉娣一上班,立刻就被埋弧自动焊机迷住了:

“弟弟,焊接还能这样进行?”

“对啊,国外都用了十几年了,我们现在才开发出来。”

“为什么保护焊剂是颗粒状的,这样能起到保护效果吗?”

“肯定能啊,保护焊剂的融化温度要比钢材低一些,所有保护剂首先融化,等钢材融化了以后,它们就会浮在钢水的表面,冷却了以后就会形成一层焊渣,这个,和焊条的原理是一样的,只不过这种保护剂没有附着在焊条上而已。”

“颗粒状就是没经过粉碎吧?”

“对,是从搅拌机里直接出来的形状,说起来,这种保护剂比焊条上的保护药皮,还省了粉碎和附着两道工序。

所以你看,我们是用大袋子直接从药皮车间装过来装入供料漏斗的。

这个料斗的底部有一个控制供料门,焊多大的管子,就把它调到那个位置,我给你的那本使用说明书上都写好了,你操作的时候,认真检查一下数据,电压和电流的调解也是如此,这种焊机和普通焊机不同,它不是两个端子,是四个端子,所以电流调解比较复杂,说明书书上我都写得很明白,你只要掌握好了,很快就会成为使用这种焊机师傅。自己学好了,你还要再教几个徒弟,这几天不搞焊接,你先反复练习,至于徒弟,我会给你安排过来,我认为一开始你盯着干,再加四个徒弟就可以了,以后你再培养多少,你自己说了算。

反正整个生产程序不能乱了,供焊丝的人专门供焊丝,供焊剂的人专门供焊剂,搞看焊机的人专门看焊机,必须严格按照操作程序执行。

供钢带和运送成品的人得分成两个小组,那活儿比较累,分成两个小组轮流作业。

人员安排我也给你写好了,真正生产起来,根据每个人的具体表现,你自己再调配调配。

我是按工时定额写的,不一定准。”

“怪不得你这里管得这么好,这些工作程序都是你整理出来的吧?”

“不完全是,电机生产线就是秦淮茹她们整理出来的,我没怎么用操心,所以说只要用心就没问题。

再说了,这边对每条生产线的管理,干涉也少,都是他们班组长自己管理,一开始给他们个思路,剩下的他们自己考虑。”

梁拉娣又问:

“那钢带生产线那边也归我管理?他们属于轧钢生产线还是属于我们?”

“他们属于我们,那个张岩君,是灵儿妹妹的堂哥,也是我们自己人,这次,我把他们要了过来。

咱们这边,大体就是四道工序,钢带生产工序、钢管成型工序、焊接工序和成品包装检查工序。

给你配了两个车间副主任,张岩君和张岩臣,都是我们的亲戚,张岩臣是灵儿妹妹的哥哥,他现在去广州出差了。”

“我们的办公室设在哪里?”

“你先在我办公室办公,新车间七月份就竣工了,竣工以后你们就搬那边去再建两条焊接生产线,焊机都已经装配好了,拿过去直接使用就可以,这边只留钢带生产工序。

这样,你们就是三条焊接管生产线,每条生产线生产两个规格的焊接管,如果有其他需求,我们再增加生产线。”

没用几天时间,焊接管生产线就调节好了,王胜文专门把苏局长和李厂长请了过来。

苏局长一看到产品很兴奋:

“胜文,这玩意儿是自来水管吧?怎么焊得这么快?”

王胜文拿起一根刚生产出来的钢管:

“苏局长,这就是我们最常用的那种自来水管,公称直径二十毫米,每根钢管是六米,我们一小时可以焊二十多根。其他直径的管子我们也能成型,焊接速度也差不多。”

苏局长把钢管接过去掂了掂重量:

“那就是说一天可以生产一千多米?这一根管子得有二十斤了吧?”

“不到十公斤,严格来说是九点八公斤。”

苏局长点点头:

“那就是说你们每天差不多可以生产十吨这种钢管?”

“对,我们就是按日产十吨进行设计的。”

苏局长朝李厂长招招手:

“你过来,联系一下供水站,让他们过来人看看。”

然后又指指王胜文:

“你,抓紧生产一批,堆到轧钢厂大门口去,这边空间太小,堆到大门口那里方便领导们来参观。”

“苏局长,我们想生产三种规格的这种产品,每种二十吨可以吗?”

“对对对!多生产几种,让领导们看了高兴,胜文啊,你怎么还偷偷摸摸的搞产品啊,提前也不告诉我一声,我们好过来参加劳动啊。”

“试验阶段,也不知道能不能成功,所以没敢告诉您。现在也不晚啊,您平时工作忙,追求的是项目的成功率。

苏局长,跟您说啊,我们这种焊机是关键,我们焊接出来的钢管,目前为止,绝对是全国质量领先,可以说,如果让领导选,肯定会选我们的产品。”

“那我明天过来参加劳动?”

“当然可以,你来给我们看焊机,这玩意是整条生产线的关键,你看一段时间就知道它有多厉害了,不用人工,能持续自动焊接,几十个人也赶不上它的焊接速度。”

“行,那你们给我准备好工作服,我明天还是带着黄主任一起过来,现在我去市里汇报工作。”

……

苏局长走了以后,李厂长凑过来:

“胜文,这段时间你就一直在搞这玩意儿?”

“不是咱俩一起搞的吗?以后所有的项目都要说是咱俩一块搞的。你看你虽然没有在工作现场,但是用户你都给我找好了,咱们的宿舍和办公楼,不全得用这玩意儿?

苏局长让找供水站有什么用,找建筑公司的齐主任啊,他们盖楼不得用上咱们自己的产品。他一用,那整个建筑公司不全得用?咱们质量好,价格低,傻瓜才不用。”

“那咱们这个价格怎么定?”

王胜文朝他挥了挥手:

“走走走,李哥,这儿说话不方便,咱们去办公室里商量。”

document.writ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