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欧洲文艺界(1/2)

全华国人最重要的节日,就是春节。

一整年的时间,沈清共为四部电影而操劳。横跨灾难,人性,科幻,爱情多个维度,圈子里的人给予美称“业界劳模”。

一月份时,沈清已经回到了京城。

《情书》并不是复杂的影片。

拍摄时,粗剪就已经完成,后期制作任务时间将会大大压缩。电力风帆工作室能力出众。如若加急,一个月之内完成后期制作也并不是没有可能。

电力风帆后期制作工作室因为与原来的后期公司观念不合,离开后独立成立一家工作室。

多位怀揣着理想的年轻人找到了一处写字楼,准备从小做起。

让电力风帆工作室感动的是,沈清并没有因为他们离开了原有的后期公司而选择停止合作。

并且,还将最新一部电影《情书》再次交给他们。

电力风帆新工作室的地点离沈清父母家较近。

沈清一边陪家人,一边进行着《情书》电影的后续剪辑。

音乐的制作,沈清交给了徐桉新捧的方贞。

看到电影素材,沈清的脑海里已经开始逐帧播放影片。

《情书》已经在沈清的脑海里成型,后期剪辑难度减轻不少。

而在这时,马特.福克纳再次给沈清发来了一封电子邮件。

在拍摄《霸王别姬》期间,这位欧洲文艺界的大导曾邀请沈清一同完成影片。

参加这部电影拍摄的着名导演共有八位,分别来自欧洲,亚洲,大洋洲三个地区。

八位导演都在文艺界有着一定名气。

马特.福克纳更是现如今的大师级导演,暮年的他邀请了自己喜爱的导演,一同拍摄一部较为特殊的影片。

电影内容分八个部分,每个部分由一位导演拍摄。

主题为爱情,导演根据自己地区的人文进行剧本的编写。

时长并没有限制。

与其说是一部完整的电影,倒不如说是有点特殊的单元剧集。

八位导演聚合在一起,进行独立单元的微电影合作。

有点安东尼奥尼制作《云上的日子》的感觉。

每个单元的故事都是独立的,观众们可以欣赏多个故事。

这是一次欧洲文艺界的邀请。

马特.福克纳之所以邀请沈清,起始是因为《东邪西毒》,后来是因为《指南草》。

通过这两部影片,马特.福克纳看到了沈清影片中的人文情怀,于是向他发起了邀请。

沈清接受了本次邀请,也希望能够跟多位文艺界的大佬会面交流。

活到老学到老,本次合作,沈清也一定能够学习到很多。

新电影的名字暂时没有确立。

但是圈子里的人都知道,这是一次世界现存顶尖导演的会面。八位导演来自八个地区,分别是八个地区的国宝级导演。

他们的电影只追求艺术性,只是想要展示什么是电影艺术。

背后支持者,并不是影视制作公司,而是一位位忠实的影迷和导演自身。

影片制作成功,象征着这个世界的艺术电影到底发展到了一个怎样的高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document.writ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