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3章 华国电影协会(1/2)

电影是一个很怪的行业,有时投资人觉得赚钱的影片还真不一定赚钱,相反那些不看好的电影有可能会票房大卖。

当年《肖申克的救赎》上映之前,获得专业人士和高层管理一众好评,都认为会大卖。

可实际上上映,票房成绩并不是很理想。

不要过早下结论。

无间道的后期制作开始,沈清最近一直在泡在剪辑室内。

两百多天的拍摄,电影积累了大量的素材。

优秀素材时长,大概在五百分钟。

按照最初的稿子,沈清是希望把这部电影设计在两个小时之内,让节奏更加的紧凑。

沈清回看那些素材时,真不忍心将他们都删减去。

做减法,有时可能更加困难。

太过于安逸,未免是一件好事。

一直平静发展的华国电影,终于迎来了第一次冲击。

如当年的香江电影,都遭受到了西方电影的侵袭。

表面上来看,华国电影界仍旧是七家大型影视制作公司的竞争。

但实际上,因为古代战争六先导片的出现,倒让华国电影人们第一次进行自我认知,并感受到了强烈的危机感。

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出现。

华国的工业电影,到底与世界的水准相差多少?

华国电影人仍旧追求故事本身,更多的是在乎电影的文学性,所以创作出了很多优秀的故事片。

但是在工业电影上面,做出的突破确实是越来越少。

工业电影太过于烧钱,还是小成本的故事片更受欢迎。

风险和收益是成正比,很少有导演趟这趟浑水。

当年拍摄《蜀山传》,徐克导演投资八千多万,仅收回三千多万,连本都没有回。

诸如此类的项目,数不胜数。

在华国境内,唯一一部有特效场景的电影,还是沈清在几年前拍的泰坦尼克号。

之所以有如此强的视觉效果,那也是用钱烧出来的。

自此之后,华国电影界,找寻不到工业电影的痕迹。

工业电影衡量着一个国家电影的能力。

止步不前,可不是一件好事。

平静之中,电影协会展开了一次讨论,主题围绕在华国工业电影的前路上面。

经过了一上午的会议讨论,最终华国电影协会得到了一个相当大胆的结论。

华国工业电影与好莱坞工业电影之间的差距,横亘着一条江流。

想要跨越,没那么容易。

先观看佳莱坞的电影特效,再回看本土的特效,真的是low到爆。

尤其是在一些神话电视剧中,特效假的离谱。

例如央视翻拍四大名着系列。

拍摄神魔大戏西游记时,经常会出现一些特效上的小问题。有些场面,似乎只能够用廉价的特效来解决。

影视技术,必须要得到发展。

最后领导一致决定,我们华国,是时候该拥有一部独属于我们的工业电影了。

确立制作工业电影的时间,和古代战争六先导片放出的时间相隔不超过一周。

“我们可以不拍工业电影,但不能够不掌握工业电影的技术。”

“电影的新纪元,马上就要来到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document.writ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