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科学发展(1/2)

京城,西暖阁。

大明两线作战,朝廷百官忙的不可开交,而朱由检这个皇帝反倒甚少有人来打扰,这也就是龙头带的好的作用,事无巨细,安排妥当,各个衙门官府按照自己的职责妥善处理,朱由检反倒有了几天的清闲时间。

朱由检闲来无事,这几日就较为频繁的巡视了研造司,了解研造司的目前的工作情况。

为方便统一管理,朱由检早前顺势将谭林的工匠坊也归属到研造司治下,并且注入了大量的资金。

整个研造司有了充足的资金支持,发展极为凶猛,蒸汽机的研发和汉阳造的仿制都已经走上正轨,除了招募了一千多名具有相关学识的人员之外,还将宋应星及毕貌康两位大明的科学大家,请到了研造司。

两位大家加入后,在多人的共同努力下,唐学成的蒸汽机图纸已经趋于完备,下一步几人准备完善后,进行样机的制造;而汉阳造的仿制工作亦是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在整套成熟的制造工具帮助下,第一把汉阳造的仿制品已经出产,朱由检兴奋之余,将其命名为“振兴”,不过经过第一次实弹测试,还是有些瑕疵。

由于众人没有什么经验,使第一把仿制品制作不够精密,导致其枪管与系统兑换的子弹无法匹配,第一次射击就炸了膛,以失败而告终。

对此,了解研发困难的朱由检认为实属正常,后世科学创造上哪有几次就能成功的?都是经过大量的失败验证,才最终成型,何况这还是第一次测试。

安慰一番沮丧的众人后,朱由检大手一挥,再次从内帑中拨款十万两,算是对两个研发团队鼓励,反正当初八大晋商贡献的银两,才去其一二,这点银子朱由检还是舍得花的。

在进行科学研发的同时,研造司也没有忘了对所属所有人员的教学,唐学成和谭林作为各自项目的负责人,将自己的毕生学识倾囊相授,而宋应星及毕貌康两位大家亦没有独善其身,与各个人员互相交流、互相进步。

整个研造司顿时掀起了一股求知风、创造潮,各种天马行空思路和问题,如雨后春笋般被提了出来,譬如对大明最先进的火器qF4.5英寸榴弹炮的研究,如何提高其射程和射速?再如十七式重机枪,是如何做到如此大频率的急速射击的?这一个个问题都有待研造司去逐一解决。

虽然目前来看,解决的难度比较大,甚至可能完全解决不了,但朱由检欣慰的是,任何新的突破都是由敢想而开始的,如若连想都不敢想,何谈发展?

另外对于民用上的发明创造,朱由检也下了重要旨意,要求研造司多下去看一看、转一转,多了解百姓的生活状况和生活中的不便之处,以进行应对性的攻关。

对于整个研造司的现状,朱由检还是相当满意的,其发展势头隐隐的超越了兵仗局,成为大明最大的研发制造机构。

武器方面的仿制研发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朱由检现在准备着手推行一项关乎民生的大事了。

“大伴儿,去叫范阁老来见朕。”

朱由检站在宫后苑的一处被开辟成农地的位置,若有所思的向王承恩吩咐道。

"奴婢遵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document.writ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