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武当山(1/2)

在蒙蒙细雨中,一道青年的身影穿过雨帘,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随后身形渐行渐远,最终消失在了雨幕之中。

他的足迹,久久停留在湿润的荆楚大地上,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他经历的故事。

青年的身影高大,步伐坚定。

微微前倾身体,好像在顶着风雨前行,脚步虽然不快,但是每一步都很稳。

青年的身上穿着一件简单的蓑衣,头上是一顶斗笠,脚下是汉中府生产的油鞋,但是这并不能完全阻挡雨水的侵袭。

他的部分内衬衣袍已经湿透了,雨水从他的领口、袖口、下摆等处渗进了他的衣服里,。

青年好似并不在意这些,只是专注地前行,仿佛在进行什么特殊的修炼一般。

在青年的身后,是一片青山,山上的树木在雨水的滋润下显得更加翠绿。

他的身影在雨帘中若隐若现,仿佛在和这片青山融为一体,成为了大自然的一部分。

雨还在不停地下着,青年的身影也还在不停地前行着。

至于目的地在哪里,没有人知道,或许连现在的他都有些迷茫......

白静远自玉萝峰下山后,辗转腾挪,最终选择顺汉江而下,直达荆州西北部的郧阳府。

在这里,有一座闻名大明江湖武林的绝世古山——武当山!

武当山,中国道教圣地,又名太和山、谢罗山、参上山、仙室山,古有“太岳”、“玄岳”、“大岳”之称

在本朝,武当山被皇帝封为“大岳”、“治世玄岳”,被尊为“皇室家庙”。

武当山以“四大名山皆拱揖,五方仙岳共朝宗”的“五岳之冠”地位闻名于世 。

其作为道教名山和武当武术的发源地,被称为“亘古无双胜境,天下第一仙山”。

武当武术,乃是中华武术的重要流派。

在前朝末年和本朝初年之时,一代大宗师张三丰道长集其大成,开创武当派 ,自此道教大兴,武当山武学威名传天下。

由于三丰真人的声名远播,许许多多的人前来拜访,以至于这位前辈为了避世清净,只得选择游历三山五岳,遍寻天地大道。

后来开国太祖只得划出郧阳府的相关守备,镇守武当山,以防宵小之徒打扰张真人修行。

太宗临朝,为寻得长生不老之术,拜访武当山,求取无果后,却意外获得末法时代天机沉沦之事。

同时两朝改换之间,江湖武林杂乱无序,新朝与江湖关系紧张,存在各种反抗与损害国家利益的情况。

为此以三丰真人牵头,汇聚天下武林能人志士,组建‘补天阁’,以期修补天道、延缓末法,阻止寂灭时代的带来。

当然也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武林的势力规矩,成为了悬在大明江湖之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因此‘补天阁’的山址就放到了武当山的北麓地区,而武当派的山址则在南麓。

两个势力同居于此,不免让人想到终南山那边的古墓派和全真教,那对可是相爱相杀的典范。

白静远此行上武当,原本想着直奔补天阁的北麓地带而去,奈何北边山路崎岖,全是断崖残壁。

最后只得绕道山南,从武当派的驻地穿过去。

站立于蒙蒙细雨中,白某人抬头仰望山路,不禁暗暗感叹武当山的雄伟绮丽,果然不负‘仙山’之称。

武当派坐立其上头,而山脚下,为了方便行人以及前来拜访的江湖人士,设立了一座小亭和几处休息地。

当然看护山门的道童也在此处迎来送往,传递消息。

白静远恭敬的递上一副拜帖,上书:龙门镖局白静远。

这让岁数不大的小道童,一脸的惊异和兴奋的表情盯着白某人。

将拜帖细心的收好,恭敬一礼,然后像只撒欢的小狗一般,飞奔上山。

“底子不错,看来武当派却有过人之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document.writ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