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说实话(2/2)

这搁谁身上受得了?

谁不抑郁?

李世民嗫嚅着嘴,想要反驳。

但是这话,无从反驳啊。

他跟李建成之间的矛盾,哪儿是什么名师教导的事儿。

就是两股势力之间的纠缠,不死不休的局面。

任何一个上位,都不会允许另外一个活着......

想到这里,李世民的脸色冷了下来。

难不成将来,承乾和青雀之间,也会是这般局面?

怎么会?

原先李世民想着,请名师教导李承乾,让他接受儒家文化,往后与兄弟们之间,兄友弟恭.......

但是他完全不明白,李承乾和其他儿子之间是否兄友弟恭,决定权不在他们手里。

而是在他这个当爹的手里。

一碗水都端不平。

不对,皇室不能一碗水端平了,所有的资源,得朝着太子倾斜,得朝着继承人倾斜。

往后偌大的江山,太子,只需要一个,皇帝,只需要一个。

李世民是怎么做的?他是给了李承乾名头,但是倾斜给李泰太多的资源。

和李渊一模一样,最后玩脱了。

只不过他比李渊好一点的是,李承乾造反失败了,他没被撵下去成为太上皇。

“陛下若是这样觉得,那这个问题,也就没有什么再议论的必要了。”李复说道:“陛下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就是了。”

在这边坐了这么好一会儿了,李世民还是不敞开了说。

这嗑唠的,忒累了。

“你是非要逼得朕将大逆不道的话说出口啊。”李世民没好气的说道。

“既然已经发现了问题,为什么不彻底的把问题分析明白了,然后避免同样的问题发生,避免去犯同样的错误呢?”李复反问:“朝堂上,陛下让群臣说实话,让大臣们敢于进谏,以此,皇帝能够避免很多错误。

那在自己的家事上,陛下就不敢直接面对了?”

李世民长长的呼出一口气。

“你说的对。”李世民说道:“我与息王相争夺,最后,不能共存,实际上,原因也是因为,大唐创立,我带领军队南征北战,身上功劳太多,陛下赏赐诸多,手中权利不少,身边人才也多,因此,息王不能容我。”

“可是我想着,我登基之后,执政朝堂,除却北方突厥未平以外,四方安定,不会再有过多的战争了。”

“因此,将来承乾他们当中,不会再有人,作为一个亲王,像朕当初一样,手握重兵,开府建衙,招揽诸多人才。”

“大唐,不会再出现第二个秦王,第二个天策府了。”

李复点头,算是认同李世民说的话。

“重要的不是权力,而是希望。”李复一言点破:“当初,太上皇,是否给了二哥,太多的希望。”

李世民瞪大了眼睛。

当初杨文干谋反的时候,太上皇亲口对他许诺,平定了这次谋反,就立他为太子。

这便是给了他巨大的希望。

后来,这件事,不了了之了。

自己心里说不失望,那是假的。

就像李复说的这样,太上皇,给过他希望,而且是给了他大希望。

document.writ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