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6章 太原王氏(2/2)

“太原王氏......小侄记得,琅琊还有一个王氏。”李复说道。

“对,关陇八大家,有琅琊王氏。”李渊说道:“咱们李家,也是关陇八大家之一,属于陇西李氏。”

“琅琊王氏鼎盛时期,有王与马,共天下之说,后来,也流传有说,王与谢共天下一说,不管是哪种说法,那王家都是鼎盛之家。”

“那太原王氏呢?”李复问道。

“太原王氏始祖为周灵王的太子晋,秦朝的名将王翦、王贲都是出自太原王氏,但是与琅琊王氏能与司马家共天下比起来,太原王氏的影响力,就没有那么广泛了。”

“太原王氏跟其他根基深厚的北方高门大户的区别就在于他们能影响的地方并不多,根基主要就在太原周围这一片,他们这一氏族,际遇坎坷啊,除却氏族身份一直得不到确证而声望不显之外,族单人鲜也是个问题。

他们始终居于太原和长安这两个地方,在别的地方,没有族人,染指不了其郡王所出之地以外的事务,因此,朝廷倒是不必为太原王氏族大而感到担忧。”

“太原王氏房支有二,方才咱们所见的王福畤,是出自祁县王氏,还有一房,是晋阳王氏。”

李渊详细的为李复,还有自己的孙儿们说起了王家。

“晋阳王氏族大人多,祁县王氏相比起来,就显得单薄了许多,主要是曹魏时期,王凌被夷三族,从此便一蹶不振,一直到南北朝时期,才又活跃起来,但是其中如王玄谟,自称是祁县王氏出身,但是,也是他自称,对此,并无考究。”

李唐皇室还自称是李耳之后,这也没考究。

走到一定的地步,总要贴点什么才行,不搞个名头,总觉得不够高大上,而且,有这么个名头,行走朝堂,混迹显贵之中,也能获得一定的好处。

这李复倒是能够理解。

比如三国演义里,刘皇叔从黄巾军手底下救了董卓,还没自报家门的时候董卓那是客客气气,刘皇叔说了自己是白身之后,董卓叼都不叼他。

后来刘皇叔学会了,跟人打招呼上去就是一套丝滑小连招。

汉室宗亲,中山靖王之后,汉景帝阁下玄孙。

强调一下自己的皇室血统。

果然效果很好。

那中山靖王一百二十多个儿子.......但是没人追究这事儿,只要沾点,那就是。

大闸蟹跑阳澄湖里沾点水,那也是阳澄湖大闸蟹。

“那拍卖会的请帖,必定有这位王福畤一张啊。”李复笑道。

祁县王家人多不多他不关心,他只关心,他们家钱多不多,那既然南北朝的时候又崛起了,这么多年的累积了,想必,也有一定的家底了吧。

“这孩子喜好风雅,自小就是个小大人,他也是幼时丧父,这拍卖会的事儿,这孩子定要掺和的。”李渊笑道:“现如今王家的家主疼爱他,在家中地位,也是很重的。”

“年岁不大,就喜好茶?”李复说道:“我还以为这玩意儿,对十几岁的人吸引力并不大。”

document.writ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