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自救(1/2)

陈实看见是苏荷,脸色缓和了很多,“你要卖多少?”

“大人,家里收了六亩地交税,又挖了两亩地出来,其他的还没来得及收。我大概算算,我这里可以卖两万斤。”

其实苏荷家的地没有任何损失,秋收一等田亩产有个4500斤了,就算是交税收个五亩地都多,但是苏荷故意报高了,凡事给自己留点余地。

一家就两万斤,十万目标一下子就看到希望了,陈实相当满意。

“今天能出多少?”

“大人,这红薯挖出来包点泥土,能保存的更久些。我现在就让家里人去挖,估摸着两个时辰能挖三亩地。”

苏荷给了一个宽松的时间。

陈实点点头,“两万斤今天都挖出来,让村子里的人也一起帮忙。”

苏荷心里一沉,这么着急,随后马上就答应了。

她的十五亩地,交税之后,一半是给佃户的,还有一成本来是要给顺子,但是顺子这次死活不要,说是感谢苏荷给了他一个家,苏荷只能答应了。

算算最后到她手里也就两万出头,不过这次卖掉两万斤苏荷也不怕,她空间里多的是。

三分钟后村子里的好手都去挖红薯了,全村上阵一个小时都不用就挖满两万斤。

原本红薯挖出来还要晒个两天晒干表面的水分,这次竟然直接被装走了。

苏荷望着一辆辆远去的板车,大脑飞速的旋转。

她之前说了红薯带泥晒干表面水分能保存的更好,但是这些人挖出来了就急慌慌的搬走,似乎不在意保质期能不能长点。

为什么呢?

会不会是因为这些红薯马上就会被吃掉,目的地离的比较近,所以不担心红薯会坏。

这附近需求这么大,这当官的还这么着急,该不会是边关吧?

干旱刚起边关又要打仗了,他们淮河县岂不是完蛋。

苏荷心里很沉重,这个时候她都有点羡慕赵府,这么幸运的提前走了,南方肯定是不会干旱的。

王家人看苏荷主动卖粮食,一个个都报名做下一个,不管怎么样,当官的发话了,多少也要卖一点的。

只不过他们卖的少,像顺子,虽然有四亩地,但是他要负责七个人的口粮,这次四亩地总共收获了七千斤的粮食,除了有一亩地要交税,还剩下五千多斤的红薯,好在夏收的红薯卖了之后他又买了一些陈粮。

算算省一省也能扛十个月,这是红薯全部保存好的情况下。

其他人也是家里男丁多,吃饭一个顶俩,家家都不宽裕。

干旱的后果他们比谁都清楚,没有谁舍得卖粮。

“荷花,村里只有你的井水位没怎么降,这些天大家都是到你这里打水,今天我还碰见三石村的人。”

顺子跟苏荷的接触的久,感情也深,这会虽然已经成家搬出去了,但是他没忘记苏荷以前跟他说的,注意村里村外的情况。

苏荷点点头,“表舅,我去找陈大人说两句,一会你让家里人都聚一聚,我们要开个会。”

顺子听了立马跑去找人,菊花走上前担忧的看着红薯被搬走,“荷花,你卖的太多了,村里的老人说,明年估摸着还是干旱,我们的粮食还要撑好久的。”

“没事,我心里有数,你去陪陪文娘吧,让你爹娘看好家里,最近村子里会比较乱。”

苏荷朝着菊花镇定的笑了笑,到前面去找陈实了,当灾难没来的时候,苏荷整日焦虑,拼命的准备,现在旱灾来了,她反而很冷静,脑子里想着自己这个大家族的出路。

“陈大人,现在大家都在传这次的井水水位下降是干旱的开始,附近几个村子只有大河村的深井还有我家的井水位还正常,这几天已经有三石村的村民来打水了,我的意思是,如果大人着急买粮,要趁早了,晚了,我们自己都保不住。”

陈实这一次认真的打量了苏荷,心里感叹,二房舅母是怎么教导的,连府里的丫头都这么机灵。

“你既然知道干旱了,怎么还来告诉我买粮,我都买了你们吃什么?”

苏荷摇摇头,“大家都心知肚明的事,就不用藏着掖着了,大人是官,官买粮,我们不卖是不可能的,而且这粮食,是给边关的士兵送去,边关没有他们,我们大雍就危险了。”

苏荷说话一直盯着陈实的表情,陈实听到边关下意识瞳孔一缩,显然是被说中了。

“你怎么知道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document.writ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