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6章 肥料困境(2/2)

和众人约定,等到育苗后,重新开班,现场演示。

围观群众,有的真有意种植红薯,有的就是来看看热闹。

但都是庄家老把式,听口头说一通,也明白五六分。

只要是棵苗,就没什么大不了的,谁还不能种似的。

罗满为成功完成露脸当壁花的任务,转过头再去找赵大夫,问清楚有哪些药酒。

确认不犯忌讳,跑到养殖组的地盘,看见心心念念的蜜蜂。

叶公好龙,罗掌柜好蜂,恨不得从头到脚遮得严严实实。

今年说什么都要搞两罐来,先把蜂蜜酒的酿造办法摸索清楚。

祝明月几人在四野庄上随意走着,原先山脚下的荒地呈现一片绿意,竟然隐约有点草原的意味。

程珍玉介绍道:“去年初将荒地上的树桩和巨石都搬开,耕牛简单犁过一遍。”差点把犁头弄坏。

“不时施肥,撒了一年的苜宿种子,彭庄头说往后再种一年豆子,差不多就是下田了。”

以四野庄的资源,开荒都如此艰难,遑论那些单打独斗的农户。

苜宿是个好东西,能做牧草能食用,以四野庄不种无用之物的传统,上上下下利用得干干净净。

听养蜂人念叨,苜宿花也能酿蜜。

程珍玉原先有一双能绣花的纤纤手,但经历过一番磋磨,后面被调到四野庄来。哪怕不需要下地,多是做案头文书工作。

但工作场所放在这里,双手难免变得粗糙,以后恐怕再也做不了精细的绣花,会摸毛那些细如丝的丝线。

可程珍玉却觉得,如今的日子才算踏实。

祝明月重复两个字,“下田!”

长安周边的下田也是有价无市。

“堆肥情况如何?”

程珍玉:“去年两座山上积累的腐土并不多,年后开始对外收购,但收效甚微。”

附近的山林都是有主的,平时去捡点掉落的枯枝当柴火可以。

但要把人整座山的腐土薅走,就太过分了。

更远一点的终南山山高林深,倒有一些无主的地方,但太远了。

祝明月:“和附近山林的东家管事商量商量,用钱用物交换都行。我们自己派人去运土。”

程珍玉点头,“好,我去办。”

戚兰娘:“我和城里的夜香人联系,送来的夜香春耕前至少再翻一倍。”

横亘在以农为主的四野庄面前,阻碍它发展,最大的问题就是肥料不足。

经过彭十二和几个优秀庄稼汉研究,在传统农家肥基础上,多添了许多东西。

粪尿、腐土、草木灰、果蔬残渣……再加上大量培育的蚯蚓。

但四野庄还是面临肥料困境,因为除了冬季少数时候,庄子上的土地,是不休耕的。

最次也得撒一把苜蓿上去,做绿肥。

地力不断被消耗,只能靠肥料补充。

这头进那头出,不知哪头多。

document.writ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