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请大将军进丞相位(1/2)

“禀陛下,除去冀州袁术的捷报,臣这里还有一份捷报。”在刘辩等人疑惑的眼神中,何进淡淡说道。

“哦?”刘辩微微诧异,但他也不笨,随即问道“莫非是白波贼平息了?”

“朝廷两路大军合计斩首数万,贼酋郭太、李乐伏诛,剩余贼军节节败退,已不足为虑,相信再过月余便可彻底平息。”何进将战报稍加渲染,说了出来。

“好啊!好!”刘辩也高兴,想到自己即将亲政,各处贼兵也将被平,自己便能接手一个太平江山。

“此次幽、冀两州与河东战场将士们的战功都已统计完毕,请陛下查阅。”何进将勋薄递出,自有小宦官接下转交至刘辩面前。

“好,将士用命,我大汉何愁不能威服四夷?一切就按大将军的方案封赏吧。”对于何进的态度,刘辩相当满意。

考虑到他对军务也不熟悉,便索性依了何进的意思。

“将士用命,临阵杀敌有功,大将军调兵遣将,运筹帷幄亦有功!陛下只封赏有功将士,而对呕心沥血、统筹全局的大将军视而不见,未免寒了功臣之心啊!”突然,一道不和谐的声音响起,正是车骑将军何苗。

刘辩大惊,他能明显感觉到何苗话语中的不满,而更让他担心得是,这是否是何进指示,若如此,自己的舅舅们所谋必然不小。

刘辩迅速看向袁隗,露出求助神色。

可袁隗也不清楚何进等人的打算,按说今日能将天子亲政之事敲定,他们的目的就已达到,在政治博弈上将大将军杀的一败涂地。

他实不明白何苗这是何意?替何进邀功吗?若真只是想要讨点封赏,为了安抚住何进,也未必不可。

却还没等他想明白,何进派系的朝臣们便纷纷发声。

“是啊!”

“对啊!当日外族入侵,攻城掠地、屠戮百姓,地方官员不能守,冀、幽两州有倒悬之危。正是大将军力排众议,举贤用能,才有了冀、幽之胜,也才有了今天的河东之胜。”

“对啊,大将军实乃我朝梁柱。”

大将军派系火力全开,朝堂之上竟然有一半多人站在了何进这边,满满的压迫感,让刘辩这天子都感到畏惧。

“陛下!你继承大统之前,洛阳城内有宦官干政,外有地方兵马屯驻,大汉风雨飘摇。大将军受先帝之命辅政四年,诛张让,驱董卓,在内稳住了洛阳局面,在外选拔宗室、贤良如刘表、孔融等治理地方,未有私心。光熹二年,青州百万黄巾作乱,大将军为了大汉,仅以万余兵马迎敌,却身先士卒,挽狂澜于即倒,平定地方。更别说幽、冀与河东之功。可这些年,朝中百官、各级将士皆多有升迁,唯独大将军依旧如此。今大将军还政于陛下,四年之功,莫非还要视而不见?若如此赏罚不明,又如何让群臣拜服?!”

就在群臣烘托的差不多时,又是何苗提出了对刘辩的质疑,这当然也是何进与其提前对好的台词。

他亦算是刘辩的舅舅,身份、职位都不低,更重要的就是,在场众人都知道,何苗所讲,正是代表了何进的态度。

“大…车骑将军所言何意?”面对过半朝臣支持何进,以及何苗几乎赤裸裸的质疑,刘辩心中胆怯,连说话都开始卡顿。

“是啊,车骑此言未免有失道理,为人臣者,为国出力乃本分也,赏与不赏,全在天子。为臣者,又岂能凭些许成绩而向天子邀功?”袁隗见刘辩慌乱模样,只得出言相助。

他的意思很简单,雷霆雨露皆是君恩,臣子怎么能以功劳去胁迫天子呢?

话里话外,都是暗指何进、何苗欺压少主。

“荒谬!为君者,当正身以统群臣,有功赏,有过罚,则可使人信服。且我本不欲争功,可依太傅之言,莫非本将军之功、之德不足以受赏?若如此,本将军还偏就要请陛下做主,看我何进当不当封!不为邀功,只为争一口气,向天下人证明,我何进无愧与先帝托孤之信任。”

既然袁隗三番两次发声,何进便也直言而上,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如此,也可以更好的凝聚手下人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document.writ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