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九千岁是假太监31(完)(1/2)

翌日早朝,小李子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得意洋洋的朗声宣读圣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司礼监掌印沈思砚,祥钟华胄,德才兼备,仪表端庄,深得朕心。

今册封为后,执掌六宫,宜建长秋,以奉宗庙。

钦此。”

满朝哗然。

当即便有人站出来反对:“庸朝并无立男后的先例,此事荒唐,望皇上三思!”

之后又连续有人站出来反对,甚至有人威胁陆承听,若陆承听执意如此,他便当场撞柱明志。

陆承听只摆了摆手:“刘大人有一子在军中当差,克扣军饷,损公肥私,该当何罪?”

那要撞柱的刘大人,马上闭了嘴,不吭声了。

这些官员们家大业大,即便是自己谨言慎行,官清法正,也免不了有几个不争气的儿女和兄弟。

这么多年混迹官场,总有把柄在外面。

无论这些把柄致不致命,以陆承听的手段,都足够让他们喝一壶。

而这皇城之中,无论是谁,都逃不出东厂无处不在的眼线。

陆承听随意点了几位叫嚷最凶的官员,倒没在朝堂之上明说,却也明里暗里地当众与他们打了打哑迷。

告诉他们,他若计较起来,这些人谁也逃不掉。

事及自身和家人,所有人都闭了嘴。

陆承听力排众议,将沈思砚正式记入史册,让他成为了大庸朝百年间第一位男皇后。

自古君王多薄幸。

所有人都只当陆承听太过年少,被心机深沉又位高权重的沈思砚所拿捏。

待再过些年,他羽翼渐丰,再多多见识些才女娇娘,总有一天会明白,他们的劝谏是在为他好。

届时再废了沈思砚,重新立后,充盈后宫,也算不晚。

等到第三年,当年消失不见的长乐郡主突然以舞女的身份出现在那年的除夕宴上,欲行刺陆承听,替父报仇。

被沈思砚一剑穿心,送她与东岭王团了圆。

沈思砚救驾有功,地位越发稳固。

等到第六年,太后独自一人背上行囊,踏出皇宫去浪迹天涯。

出宫前亲手将凤印交由沈思砚掌管,下了懿旨:“只要她不死,庸朝皇后的位置就不准换人。”

等到第十年,九皇子被封了王,出宫立府,陆承听将其嫡子留在宫中,记在沈思砚名下,册封为储君。

等到第三十年,沈思砚早已将手中权力分散出去,变成了整日喝茶作画,养鸟喂鱼的小老头。

陆承听的后宫,始终都只有沈皇后一人。

“我老了。”

沈思砚靠在陆承听肩上,看着夕阳逐渐落下山尖。

他早年间受过太多苦,前两年突然病了一场,身体大不如前。

陆承听虽说早年间身子不太好,但这些年一直细细调养着,比沈思砚的状态好不少,依旧是丰神俊朗,气宇轩昂。

陆承听揽着他的肩,吻着他已然花白的鬓发:“与我初见你时,没什么两样。”

沈思砚轻笑,知道陆承听又在逗他:“我过去常常在想,若是能早些遇见你,便能多陪你许多年。”

“后来,我常常琢磨,该如何求佛拜神,才能让我来生还能再伴你左右。”

“我一直都贪婪的想从你身上得到更多。”

“但此时此刻,我想,我该知足了。”

陆承听握着他的微凉的手指,向他承诺:“不必知足,下辈子,我还去找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document.writ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