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月1日节约用水条例实施,节水产业迎来发展新机遇(1/2)

我国水资源短缺形势依然严峻,用水粗放、浪费的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为了应对这一挑战,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节约用水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今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条例》的实施将为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保障国家水安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条例》明确了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城镇节水降损为重点,持续推动全社会各行各业节水。这将有助于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合理配置、统筹协调生活、生产和生态环境用水,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从严从细管好水资源,从取、供、用、排全过程、各环节加强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条例》规定要建立政府主导、各方协同、市场调节、公众参与的节水机制,加强用水管理,完善节水措施,强化保障和监督。同时,对违法行为规定了严格的法律责任。

在国新办3月28日举行的《节约用水条例》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水利部副部长李良生给出了这样一组数据:虽然我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35%,全国有近2\/3的城市不同程度缺水。李良生表示,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节水是根本出路。

近年来,水利部持续推进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城镇节水降损,用水效率大幅提升。相比2014年,2023年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近一倍的情况下,我国用水总量总体稳定在6100亿立方米以内,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分别下降41.7%、55.1%,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从0.530提升到0.576,非常规水利用量扩大到211亿立方米,用水效率和效益不断提高,全社会节水意识不断增强。

然而,我国水资源短缺形势依然严峻,用水粗放、浪费的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用水管理有待加强,节水措施有待完善。因此,制定《节约用水条例》是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保障国家水安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

节水潜力仍有较大空间。据新华社消息,我国水资源利用率近年来持续提高,用水效率总体达到世界平均水平。与此同时,节水潜力还有较大空间,经测算分析,2025年全国总节水潜力为298亿立方米,2035年为614亿立方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document.writ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