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战前动员(1/2)

众人满怀好奇地围着这把枪,仔细地观察着,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毕懋康轻抚着枪身,若有所思地说道:“这枪射击精准、速度快,就是不知道能连续打多少枪才会坏掉。”李义也凑上前,爱不释手地摆弄着,然后指出:“这枪确实好,但有几个问题需要注意。枪管容易发烫,射击时速度不宜过快。还有撞针,这可是个容易损坏的地方。哦,对了,还有这个枪栓,这里空隙有点大,北方地区风沙多,如果风沙大的话可能会导致子弹卡壳,在这里加个防尘盖会好很多。”他一边说着,一边用手指着枪机,众人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毕懋康似乎想起了什么,突然说道:“对了,要是能把千里镜装在这种枪上,那可真是绝配啊!枪响之后不仅不会那么震耳,也不会有那么多烟雾。”徐光启插话道:“这种枪第一次产出,我们应该多试试,详细记录一下这枪最多能打多少枪、撞针用多少次会损坏,以及打多少枪后就打不准了。”陈长祚点点头,神情坚定地说道:“这事就交给我了,我先做个一百把出来。”他的声音中透露出对这项任务的重视和决心。徐光启问道:“武昌伯这个硝化棉做起来难不难?”李义想了一下说道:“对那些牛鼻子老道来说不难。”徐光启一拍手说道:“那就好,那就好。不对,这个硝化棉用的是棉花吧?”李义点点头,徐光启叹了口气说道:“这可就麻烦了,这棉花主要是用来做棉衣棉被御寒的,用来做火器没这么多啊。”李义也思索了一下,这棉花主要还是在两广、海南、云南、福建、四川、甘肃和新疆有种,这距离京城太远了。

李义说道:“徐大人这个别担心,我大明棉花种植地还是挺多的,只是离京城有些远而已,稍微近点的地方也就是甘肃了,这个只需要禀报皇上。”徐光启点点头,说道:“好!回头我们就向皇上进谏让户部出面去采买。”朱由检说道:“这皇兄亲自掌握在手里的军队必须要第一个配上这种新式的武器,只要有三万支这种枪南方那些世家看谁还敢对皇兄不敬!”

工部这边基本上没有什么事了,突然李义又对毕懋康他们说道:“诸位这种长枪都做出来了,能不能弄出一种短枪可以藏在袖子里也可以挂在腰上给军队里的将领自卫用,最好可以一次至少能装六颗子弹,而且能连发还有还有这个长枪也就四尺左右倒是适合骑兵在马上用,能不能弄出一个长五尺左右前面装上短刃可以白刃战的枪?”毕懋康略微思考了一番,然后缓缓说道:“枪身加长倒并非什么难事,只是这铸枪管和刻膛线的匠人可就得费些心思了。不过,至于这种可以藏在袖子里的短枪,我们倒是可以尝试一下。”李义听闻,心中满是感激,连忙向毕懋康道谢。随后,他与信王一同踏上了归途,返回顺义大营,为即将到来的出征做准备。

自从朱由校严惩了那些不称职的官员后,六部的效率有了显着的提升。以往筹备粮草军械往往需要耗费个把月的时间,但这次竟然仅需两三天就能调集完毕。在这紧张而忙碌的两天里,朱由检和李义带领着众人一边收拾行装,一边与各将领商议进攻策略。是先按兵不动,等待最佳时机,还是迂回包抄,直插沈阳?每一个决策都关系着战局的胜负,也牵动着众人的心弦。

在这充满挑战与压力的氛围中,朱由检和李义展现出了坚定的决心和无畏的勇气。他们深知此次出征的重要性,也明白肩负的责任之重。他们仔细研究地图,分析敌我形势,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只为找到最合适的进攻方式。将领们各抒己见,争论不休,而朱由检和李义则在其中权衡利弊,思考着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士兵的伤亡,取得胜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document.writ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