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四章 朱崖洲(1/2)

当然,任何制度都是建立在人治的基础上。

察举制的弊端就是受人的影响太大了。贤德之人是靠士人选出来的,自然后期变成了被世家豪门把持的工具。

我们两家的孩子都烂泥扶不上墙,但你可以举荐我的儿子,我可以举荐你的儿子,这样我们就完美的避过了举贤举亲这个禁忌。

慢慢的就形成了公卿大臣和名门望族把持的局面。

“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虽然略显夸张,但这就是汉末后期最真实的写照。袁家的四世三公就是这么来的。

晋朝以后,世家没落、寒门崛起,这才是科举制能够慢慢出现的原因。

“奉孝,你说我们能不能借此机会直接推出科举制啊?”

袁术有些蠢蠢欲动的人说道。

见到分封地这一招这么好使,袁术有些想要顺势再来次大动作的意思。

郭嘉却不像袁术这么乐观,摇头道:“主公,你有些操之过急了。如今寒门尚未崛起,主公你推出科举,除了会引起世家们的反感和抵制,毫无益处。”

袁术脸色一沉,有些不甘愿的点点头。

确实,现在政事都被世家把控,就是袁术推出来科举也找不到多少人才。现在的招贤令和科举基本上已经没差了,只不过是临时的而已。

袁术想要真的扶持寒门、提出科举,必须得再等几年,等到江东书院这上万的学子学成之后。

寒门不兴盛,科举就搞不起来。科举搞不起来,寒门就永远无法和世家相提并论。袁术现在只能等待。

“也是时候把朱崖洲放出了。交州那边路修的怎么样了?”

郭嘉翻了个白眼:“主公,这你应该问元皓吧!嘉又不负责这些。”

袁术不满的看了一眼郭嘉:“元皓现在正忙着集村并寨呢,这三个月他都快累瘫了。众人之中也就你闲着,就不能多做一些事吗?”

郭嘉尴尬的摸了摸自己的后脑勺,貌似还真是这样。

袁术麾下的谋士,田丰沮授鲁肃擅长大势和内政,张昭张纮顾雍则是专攻内政,完全不适合上战场和谋略。剩下的郭嘉荀攸,再加上个法正,这三人擅长的是军略。

荀攸和法正还好,内政能力不弱,虽说有些偷懒,但也是相对于田丰这种工作狂来说的。

由于袁术摊子铺得太大,前面的六个人都忙疯了。沮授和鲁肃都快有转向专精内政型谋士的趋向了。袁术麾下现在只剩下郭嘉这么个闲人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document.writ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