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离谱的预测(2/2)

刘应坤道:“皇爷,其一,建奴骑兵擅野战,攻城亦有良策,能打硬仗,苦仗,奴婢认为朝堂应该把建奴骑兵放在高于蒙元骑兵的地位,给予足够的尊重和重视。”

“其二,皇太极登基,急需树立威望,不论东征朝鲜,还是南下宁锦,都是向建奴诸位亲王亮出自己的獠牙,进而树立自己的威望。此番在锦州磕了牙,他肯定急于挽尊。”

“奴婢认为,若他来年再次南下对锦州用兵,朝廷刀对刀,枪对枪,炮对炮死战,若他按兵不动,朝廷则需关注蒙古,小心皇太极吞并蒙古,绕道而行。”

“其三,奴婢收到消息,皇太极即位大肆笼络蒙古诸部,孤立察哈尔部,有对其用兵的迹象。”

“当然,蒙古各部亦非软柿子,林丹汗更为人杰,绝不放任皇太极侵占蒙古各部,即使建奴骑兵战力远胜蒙元骑兵,皇太极侥幸打通蒙古的道路也是损兵折将,恐需耗费五年以上,朝廷有充分时间整顿大同,宣府,古北口,喜峰口一线。”

闻言,朱由校只想说一句,你他娘的还真是个人才。

可惜,高估林丹汗,低估皇太极。

五年吗?

皇太极不到两年就搞定了蒙古诸部,逼得林丹汗如丧家之犬远遁,绕道而行打穿九边防线,大军浩浩荡荡闯进京畿烧杀抢掠。

不过,刘应坤的预测让他意识到时不我待,必须把整顿边防提上日程。

思量片刻,朱由校叮咛道:“刘伴伴,方正化任御马监监督太监,常护朕身边,以后你继续担任掌印太监,御马监的担子还得你来挑,陶文,纪用等配合你,战场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

“奴婢遵命。”

刘应坤谢恩领命。

了解完辽东和建奴事务,朱由校让刘若愚准备五千两金子,作为补偿赏赐给几人。

以前的赏赐过于寒酸,宁锦之战刘应坤与袁崇焕督将士登陴守战,列营濠内,炮击建奴,仅得区区六十两赏银,其他将领则更少。

又想马儿跑,又不给马儿吃草,许愿就去妙计。

啊。

这……

刘应坤受宠若惊,出言推辞。

朱由校不容置疑说:“朕说过,功必赏,过必罚,不光你们,袁崇焕,尤世禄、祖大寿,毕自肃,赵率教,满桂,左辅、朱梅等统统有补偿的赏赐。”

“谢皇爷,吾皇万岁。”

刘应坤几人作揖齐声高呼。

朱由校摆摆手,坦然说:“万岁就算了,人生八十古来稀,处理好眼前事比什么都重要。”

旋即,他的目光转向武俊,张彝宪。

这二人,有才干。

张彝宪能办事,能省钱。

崇祯时代,任御马监掌印,总理户部工部钱袋子,为崇祯敛财。

武俊能打仗,精通会计。

以朝廷预算的三成费用修建宛平城,为朝廷打造出军事防御重镇。

当然,不出意外的话要出意外。

事后百官弹劾武俊,称其中饱私囊,崇祯不出意外将其下狱,追赃。

朱由校对建工厂,造纺纱,织棉布寄予厚望。

必须把合适的人,安排在合适位置。

提拔武俊为御马监提督太监,地位仅次于刘应坤,方正化,命其经营皇店,秘密督建织布厂。

提拔张彝宪为御马监掌司,专门负责御马监草场,皇庄。

暂时猥琐发育,然后悄悄惊艳所有人。

奈何想到辽东一揽子破事,他忍不住心烦气躁。

唯有希望刘鸿训,徐大化,李长庚赴陕有所作为,成功平叛,勇敢迈出整顿大明地方官场的第一步。

document.writ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