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消弱兵部(2/2)

永乐朝武勋精英损失惨重。

这些武勋丧生,使五军都督府内没有掌控军队,又缺少在军中深得众望的将领,更难以承担京师防御战,从而形成以于谦为主的兵部变成主导,进而导致五军都督府和兵部权力发生改变。

当年,于谦以一己之力,力挽狂澜,在世人心中留下关键时刻靠文官的印象。

从此卫所官吏的选拔任命,卫所操练,乃至于镇戍、边防皆由兵部统辖。

鉴于五军都督府乃祖制,兵部象征性给了些面子,安排五军都督府让管理军户户籍和屯,根本没有实权可言。

兵部掌兵权好处是军事领导趋于统一,成为高度集中的武装力量,容易形成较强战斗力,文官统领兵部难以危及皇权。

坏处亦显而易见,朝廷朝着以文制武的方向一路狂奔,同时,兵部对前线指挥干预过多,容易出现外行指挥内行。

其结果是守成有余,进取开拓不足。

为改变这种困境,不论正德亲自统军,设立两官厅,或嘉靖允许俞大猷和戚继光练私兵,万历允许李成梁打造军队,天启授意魏阉打造内操军,甚至崇祯计划整训京营,全都是对五军都督府没落,兵部独占军权的抗争和补救。

可惜正德早逝,嘉靖遇袭,万历,天启,崇祯统统失败。

现在辽东战场连连战败,与外行指挥内行密不可分。

他废五军都督府设大将军,兵权尽数归大将军府,即为纠正重文抑武造成严重恶果。

百官宦海沉浮,一眼瞧出皇帝何意。

夺权。

夺兵部的权。

更确切说,从文官手里夺兵部的权,提高武人地位。

以前,纵然皇帝所提及的问题统统存在,文官牢牢把持兵权,皇帝有心改变,难以挑衅文官利益团体。

怎奈皇帝一力破万法,昨日雷霆之势整顿经营,截止昨晚已有五六百名将官下狱,其中既包括吴自勉,徐镇都这种军户出身的将领,更包括海量文官出身的将官。

现在锦衣卫,东厂番子配合军法处,三司,还在不停抓捕贪污的将官,勋贵。

此事触皇帝霉头,但凡皇帝以扫清贪官污吏为由,光明正大大肆抓捕文官出身的将官,将给朝廷文官造成前所未有的打击。

何况,百官都不清楚皇帝还有没有后手。

至于说六科,都察院弹劾,与皇帝死磕到底,这招早失效了。

思索片刻,李国普苦恼的说:“陛下,臣不擅长军事,然设大将军府,是否像五军都督府分为前后左右中五府?”

朱由校不假思索,斩钉截铁说:“不,依照区域分为东北、华北、华东、中南、西北、西南六大都司,具体划分区域行省划分,总参的杨嗣昌,陈奇瑜,陈新甲尽快拿出章程来。”

document.writ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