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大明时弊(2/2)

“同时,表面好像是有米征米,有麦征麦,看似简单,实操复杂,田分官田和民田,官田征税多,民田征税少。然而官田又细分为屯田、学田、公职田、还官田等,田不同,耕种作物不同,富饶贫瘠不同,征税额度均不同,导致某些县城税则高达千种,税则多,容易滋生舞弊,胥吏官员通常借机牟私利。”

朱由校清楚大明财政混乱,赋税混乱,孰料这么混乱。

这时,魏忠贤见缝插针,道出自己亲身遭遇说:“皇爷,里甲由明初的基层单位,演变成徭役,和杂税,均徭并称大明三大徭役。”

“依照里甲役规定,里甲编户轮流承担。其中里甲役首要任务为征税,当年值班的里甲人员挨家挨户征粮,然后把粮食运送到县衙指定的地方。若里甲有逃亡人户,税粮照征,由里甲赔纳。”

“依照国朝政策,当年征粮部分留在本地,被称为存留粮,部分运往京城或边疆或者他省,称为起运粮,当年值班的里甲户需把粮食运到制定地方,在这期间征粮运粮所用的人、所用的车、所需要经费均由民众自筹,政府不出分文。”

“催征钱粮以外,里甲户需抓捕逃犯、逃兵,不过,最让百姓苦不堪言是出办“上供物料”,包括弓箭、茶、醋、翎毛、糖、果、日用之属,名数不照应往来官员使者,筹集上供皇室的东西等,所耗同样是民众自筹,官府不出分文。所以,每次的里甲役结束后都会有家庭破产。”

“国朝中期以来,差役日渐不均,里长故意乃至长期纵容分门降户来应对差役,导致各里甲贫富不等,而徭役负担量相等。同时,因《均徭文册》上丁产登载失实,造成徭役负担不均。使得百姓徭役重,朝廷收入少,昔年,老奴因此被迫进宫谋生。”

“除里甲役,还有均瑶,均徭法把“杂泛”中的经常性差役,如各级衙门及儒学、仓库中额设库子、斗级、皂隶、门子、殿夫、马夫、斋夫、轿夫、馆夫、铺兵、弓兵等等,划分出来,列为一类。”

“当年轮到谁,谁就要去无偿服役,挨打挨骂都是轻视,关键是承担的连带责任,看守仓库,仓库丢失东西,需赔偿仓库的内物品,在驿站服务服徭役,需承担往来官员花销。”

“关键,丁银与里甲、均徭等四差银一起,均由地方官员征用,并不上缴明中央政府,实际这项收入多落入官吏的私囊。”

闻言,杨觐光,徐光启,王象晋,毕自严纷纷望向魏忠贤,这老狗有点东西,明明什么都懂,清楚百姓疾苦,却在朝廷胡搞乱搞,导致百姓生活雪上加霜。

气愤归气愤,杨觐光,徐光启,毕自严总体赞同魏忠贤的说法。

杨觐光快言快语补充说:“陛下,除魏公公所提依然不足以概括所有的徭役,治河、铺路、修城墙这种隔三差五的杂役更数不胜数,府衙随时抽调民众去免费服役。

还有即驿传役和民壮役,驿传役是全国传播军机、公文等信息的机构,机构需要的马、驴、船等交通工具和服务人员均由百姓置办和充当。民壮就是民兵,以补充卫所兵力的不足,也由民众无偿充当。”

“总之,朝廷诸多制度,规定落后,将大量负担转嫁给百姓,为此,导致百姓倾家荡产,甚至卖妻鬻子,所以,让百姓农闲务工赚钱,朝廷需自上而下进行改革。”

document.writ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