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利益交换(2/2)

我尼玛。

王永光狠狠瞪了眼薛国观,他是这个意思吗,他是善意提醒皇帝。

十税一,摊丁入亩区别挺大。

前者重税,后者交税范围广。

何况皇帝计划取消官绅特权,让官绅一体纳税,一体当差。

两人争吵不休时,李国普执笏出列说:“陛下,王尚书所言不无道理,十税一,税赋过重,朝廷俸禄低,朝廷挺多官吏家族人口众多,依靠土地过活。”

朱由校微微颔首,从官员生活记录,从刘鸿训赴陕的亲身体验,他和微服私访的所见所闻,官员俸禄低已然成为大明官吏贪污的动机之一。

不过,家族靠土地生活的官吏,绝对不包括吏部尚书王永光。

现在,李国普公然提出官员俸禄低,这问题避无可避,他亦不会打马虎眼,声音嘹亮说:“朝廷吏治,绝非故意针对百官,实乃解决时弊,既然解决时弊,肯定是大范围,深层次,故而,朕已经计划增加官员俸禄,初步计划达到唐代官吏俸禄,若朝廷有稳定钱财来源,提高到两宋官吏俸禄亦未尝不可。”

“之所以安排各省商贾,千里迢迢赴京,与百官俸禄密不可分。”

啊。

增加百官俸禄。

突然间喜悦,让百官猝不及防,甚至怀疑自己发生幻听。然而,皇帝语声震耳发聩,百官神色欢喜,足以证明皇帝所言非虚。

不过,皇帝心思素来难以揣摩,突然说出计划提高官吏俸禄,还把各省商贾召集进京城,破格允许其听政。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更没有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儿。

很多头脑灵活的官吏,综合各方消息,隐约猜出皇帝用意。

宋朝,自始至终未限制商贾,更开海,设市舶司,社会经济,文化,国家财政达到前所未有高度。

早前,皇帝提到过要开海。

现在限制兼并土地,召集商贾入京,提出提高百官俸禄,这是场利益交换啊。

少顷,百官从欢喜的氛围中回神,李国普执笏说:“陛下,若提高百官俸禄,臣支持对占有大量良田的藩王,官宦,士绅增加重税,在各省推行摊丁入亩。”

“臣附议。”

“臣等附议。”

顷刻,朝堂百官接二连三表态,声音震耳欲聋。

朱由校自穿越以来,数次上朝百官死气沉沉,现在好似打了鸡血斗志昂扬,不过理解百官苦衷。

有钱男子汉,没钱汉子难。

万历朝以来,各省商业,手工业迅速发展,催生一批富豪,百官俸禄太低,不免让人心生邪念。

朱由校态度坚定说:“即日起,朝廷对家族田地超过五百亩的施行十税一,此法在大明诸省内快速推广。户部,财政部官吏参考历朝官吏俸禄制定个标准,争取年关前给百官发一波福利,另外,将给百官提高俸禄的消息送达各省,让各省官吏讨论讨论,集思广益,尽快上个折子。”

document.writ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