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大快人心(2/2)

以前,皇宫内的皇帝昏聩却仁慈,今皇帝精明更嗜杀,对贪官污吏,恶绅恶霸,不法商贾充满恶意。

两月前去菜市口观斩,行刑台血流成河的景象成为百官挥之不去的噩梦。

北直隶官吏被羁押回京,部分京官生怕彻查不幸牵扯到自己。

京官越担心,情况越糟糕。

后半日,锦衣卫羁押囚犯回京的车队络绎不绝,犯罪者越多,京官越安静。

一时间,京城诸多官吏私下互相拜访,争相打探出朱由校圣意。

然而,朱由校做事滴水不漏,百官除孙承宗,徐光启,李国普,崔呈秀等少数知情者,其他官吏均为捕风捉影。

越神秘,百官越惊慌。

朱由校得知京城部分官吏举动,轻轻一笑而归,好戏还在后头呢。

八省巡抚陆续出京赴任。

朱由校趁着空闲,接见从西北远赴京城的肃王,从江南远赴京城的陈子龙,宋应星。

肃王赴京,感恩戴德。

大明两百余年,肃藩禄米千石,始终位于宗藩末流。

孰料,皇帝破例提高肃藩禄米,恢复甘肃三卫,派将领协助他练兵。

亲眼目睹朝廷整顿秦藩,在宗藩胆战心惊时,朝廷非但没有处罚处于边塞他,还对他委以重任,着实让肃王热泪盈眶。

对于肃王,朱由校要求挺单纯,练兵,养马,稳住西北,借助陕西商帮力量,在西北开设互市,强化同西北部落贸易。

以贸易收入养兵,争取在西北练出支精兵。

目前,朝廷政治重心在吏治,经济重心在税改,在减轻百姓负担,军事重心在辽东,在西南。

他没有多余时间和精力收拾西北套寇,所以,肃王必须支棱起来,担负起朝廷在西北的代表。

何况朝廷缺军马,肃藩所处位置恰好有天然养马场,肃王需担起为朝廷买马养马的重任。

纵然将来陕西依然因旱情爆发起义,朝廷在西北还有数万率领的重兵,亦能协助朝廷平叛,争取把叛军扼杀在摇篮。

对于陈子龙,宋应星等江南学子,朱由校仅做两件事儿,给予他们官职,扩大朝廷邸报,改为大明日报,除夏允彝,杨廷枢,徐孚远去反贪局任职。

朱由校把大明日报交给黄宗羲,方以智,冒辟疆,张溥,张采,把宋应星,陈子龙,顾炎武留在身边作为天子伴读。

朝廷消息过于闭塞,即使朝廷定期把皇帝的谕旨、诏书、臣僚奏议等官方文书以及宫廷大事等有关政治情报,信使快马通过驿道传送到各省各府,怎奈局限性太强,仅是君臣沟通消息。

他要依靠大明日报,将朝廷政令传播给百姓,控制舆论,引导舆论。

当然,朱由校没有忘记唐王孙朱聿键,和进京复命的周王。

为锻炼唐王孙,也为监督各地军务,朱由校安排朱聿键担任兵部给事中,辅助皇帝处理兵机奏章,稽查兵部、太仆寺之违误,有谏言进谏之责。

为整训各地藩王,安排周王担任大宗正,确保各地藩王稳定。初步安置妥当,朱由校安排唐王孙,周王用膳,联络联络感情。

同时,为锻炼信王,端王,桂王,惠王,朱由校派吏部,户部,工部,刑部各出名官吏,陪同四人出京,前往山西,河南,河北,山东微服私访。

今后,朝廷不派藩王就藩,也不养混吃等死的废物。

document.writ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