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爆兵小能手(2/2)

这不是开玩笑吗?

朱由校试探询问:“卿非张铨之子?非山西沁水窦庄人士,非马祥麟妹夫?”

张道濬越听越茫然,不知皇帝为何对自己家世知根知底,无奈如实答道:“禀陛下,臣父是张铨,是山西沁水窦家庄人,妹夫是马祥麟。”

朱由校打了个响指。

没错。

是你了。

历史记,张道濬讨贼有功,所造之炮遭百官嫉妒,后被崇祯贬去海宁卫,终生没法回家乡。

朱由校推心置腹说:“爱卿,朕始终认为民族希望,是国家军事力量撑起的。尊严只在剑锋之上,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内。”

“近日,朝廷设军器部,欲大力发展火器,朕欲在军器局下军械局,专门负责制铸炮,造枪,欲让卿全权负责,卿可愿为朕排忧解难?”

闻言,张道濬内心窃喜。

最近朝廷设军器部,大量精通造炮或精通西学的官吏进入工部,军器部,在朝廷形成不小的势力。

为此儒家学派,西学派学子,官吏,各种唇枪舌剑,在京城闹得沸沸扬扬。

此时,皇帝安排他进军器部,这是他的机会,张道濬不做犹豫作揖:“臣愿为陛下分忧,然臣不擅长造炮,锻炮造枪又均需海量精铁,所以,铸炮前臣需建立冶铁场。”

朝廷党争不断,有志之士为朝廷做事困难重重。

要么参与党争,要么辞官还乡,海量能臣干吏被埋没。

近年来,他在锦衣卫做事,被视作阉党,成为许多东林党的眼中钉,肉中刺。

这阵子,东林文官陆续回朝,以后肯定没有好日子。

皇帝设新机构,提拔新人,这群官吏被同僚视作帝党。

今皇帝相中他,他断不能把好事拒之门外。

闻言,朱由校直呼好家伙。

果然是张道濬。

他正式在家乡建立冶铁场,由此开启疯狂爆兵模式。

朱由校面孔笑意渐浓,抓起龙案上的文书递给刘若愚,向张道濬说:“爱卿,造枪,铸炮,对冶铁技术要求奇高,这是朕对冶铁炼钢的部分想法,爱卿带人实践摸索。”

说起来,大明冶铁技术不差,依照宋应星的天工开物记载,形成规模化,产量化,生铁熟铁连续生产的地步。

可惜温度不够,单纯弄出半固态糊状钢块,只差临门一脚,始终未炼化出液态钢水。

纵然不断改进,想方设法冶炼出钢水,可惜效果甚微,直到后世出现坩埚炼钢法。

所幸大明同样是坩埚炼钢,区别是大明是开放式坩埚炼钢,后世是密封式坩埚炼钢,恰好他略懂。

现在张道濬计划建冶炼厂,他计划高薪选拔一批能工巧匠,专心试验他的坩埚炼钢法,争取迅速钢水。

有了液态钢水,造枪,造炮,将有长远的进步。

张道濬收到文书,微微阅览,不敢有半点大意,作揖领命:“臣遵命。”

朱由校大喜,爽快的说:“即日起,卿任军器部,军械局局长,朕内帑给爱卿划两百万纹银,卿负责兵工厂,冶铁场,造枪造炮,钱不够,直接进宫告诉朕。”

张道濬愕然,近来朝廷百官都说皇帝杀人如麻,为解决朝廷财政拮据的问题,大肆搜刮官吏家产,孰料皇帝拨款毫不拖泥带水。

作揖答谢道:“谢陛下信赖,臣绝不辜负陛下圣恩。”

朱由校目送张道濬离去,不禁长长呼口气,他对张道濬期望挺高,希望对方争取在明年夏季前,造出上门巨炮,数万枪械,快速列装军队。

document.writ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