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拉拢分化(2/2)

今大明派兵出塞,联合塞外各部重创察哈尔部,然而,草原局势混乱,保不齐皇太极趁机浑水摸鱼。

小心驶得万年船。

所以,该防备时,绝不能轻敌大意。

何况,林丹汗善于逃跑,既然重创察哈尔,既然双方彻底撕破脸皮。

为避免林丹汗上蹿下跳,需以雷霆之势消灭对方。

他不想像皇太极逐步剪除林丹汗羽翼,让林丹汗西逃遁走,最终兴师动众,率领十万草原各部兵勇对察哈尔进行大规模远征。

他要做的,趁你病,要你命。

朱大器率领的这两万老秦兵,是朱童蒙担任延绥巡抚时,花费数载训练出来的部分精兵,后来孙传庭又在这支老秦兵的继续练兵,爆兵,许多兵勇征战到崇祯朝后期。

目前,经过数月苦训,配齐战马,装备,枪械,这支老秦兵战力越发凶悍,是朝廷为数不多的机动部队。

既然战,死战到底。

田尔耕领命,计划离去时,朱由校将随身佩戴的玉佩扔给田尔耕说:“派锦衣卫携朕玉佩,从山西临时调拨二十五万白银运去鸦角山和归化城,半数赏赐给明军,半数赏赐草原各部,单独赏赐给朵颜部五万白银。

告诉杨肇基,和卜失兔为首草原各部首领,凡继续扩大战果者朝廷不会亏待他们,另外让杨肇基告诉束不的,若朵颜、泰宁、福余三卫残部愿重新归附大明,朝廷给他们划分牧场,允许三部和草原各部子弟入朝为官或担任将领,出钱帮各部修建黄教庙宇。”

田尔耕领命,火速向身边锦衣卫传达信息,锦衣卫奔赴各地去传令。

旁边,刘鸿训聆听皇帝短时间内作出诸多安排,好奇的询问:“陛下,兀良哈三卫,经过两百年变迁,实力大不如前,早非以前的兀良哈三卫,臣愚钝,不知陛下何意?”

苏茂相出言附和:“是啊,兀良哈三卫分崩离析,被迫屈服于各部落,何须破例优待?”

虽说百官都清楚,皇帝说过对付建奴,需团结所有能团结的力量,但他们不理解,该去团结的草原霸主林丹汗,朝廷出重拳打击,反而用心去笼络土默特,喀喇沁,兀良哈三卫这些偏安一隅的小部落。

皇帝究竟何意?

刘鸿训,苏茂相,王徵,乃至朝廷百官都不懂,甚至出现过抱怨声。

呵呵。

朱由校轻笑两声。

朝廷百官不了解蒙古各部,因受儒家思想影响,更认为华夷有别,打心眼里轻视四夷,正是因不了解,又傲慢的态度,导致朝廷对蒙古各部的政策顾头不顾尾,频频出错。

朱由校面色低沉,怒声说:“诸卿对草原各部的无礼傲慢,大多源自偏见。殊不知,兀良哈三卫依然分散于各部中,泰宁、福余二卫及朵颜卫的一部分成为察哈尔、内喀尔喀、科尔沁等部的附庸,朵颜卫另一部分成为喀喇沁和土默特的附庸,今首战重创察哈尔部,恢复明军在边境的部分声望,现在能用钱,用权力拉拢,何须浪费兵勇性命讨伐。”

“若依附察哈尔的泰宁卫,福余卫临阵倒戈,重新依附大明,加快削弱察哈尔部,乃至归降建奴的科尔沁部实力,这难道不香吗?”

对于蒙古诸部,朝廷认知比较少,比较混乱,回京后,有必要向朝廷百官科普蒙古各部势力分布,即同大明关系的亲疏。

以免朝廷制定政策所托非人,造成亲者痛仇者快,最终养虎为患,又搞出林丹汗这种名为盟友,实为仇敌的产物。

刘鸿训,苏茂相神色汗颜,王徵则疑惑不解的说:“陛下,百官对蒙古认知有误,造成诸多错误政策,却不至于浪费钱财为蒙古诸部修建庙宇?”

document.writ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