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榆林调研(2/2)

什么绫罗绸缎,良驹,豪宅...

起初,传言还在正常范围内,后来越传越邪乎,什么纹银数万两,良田数万顷,还赏赐娇妻美妾等等。

没有最离谱,只有更离谱。

朱由校尚未离开榆林城,海量青壮仿佛海水涌来,争先恐后请求参军。

朱由校,来斯行,王承恩,左光先,亲眼目睹什么财帛动人心,什么叫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鉴于青壮参军热情前所未有的高涨,为不打影响青壮,军户参军的积极性,朱由校特意安排来斯行进行严格筛选,在整个陕西遴选四位最精壮的青壮,取名龙武军。

朱由校决定送回京城,亲自教导训练。

来斯行忙着选兵时,田尔耕保护朱由校出城,在榆林各县内溜达,走访乡村,前往寻常百姓家调查。

急民之所急,解民之所忧。

亲自询问摊丁入亩和废除徭役的情况,得知免税后,百姓无需缴纳粮食或现钱,近期没有遇到什么劳役,逃难回来的百姓开始修建家园,各地各类作坊兴起,冬季闲暇开始务工,手里陆陆续续积攒些许碎银。

朱由校又适时走访各处作坊,发现榆林附近的做法和北直隶差别奇大,既出现北直隶纺纱,织布,制衣,编草席,砌火坑,造火炉的作坊,但更多具有地方特色。

其中,畜牧屠宰作坊,矿产处理作坊最为突出。

形成收购,屠宰,运输一条龙。或是开采,处理,运输一条龙,大量肉类,食盐,煤炭卖到临近的西安府,凤翔府。

虽然依朱由校的眼光来看,非常的原始,粗放,单一,但通过和百姓亲自攀谈,得知这些人半年前要么在生死线挣扎,要么还是南下的流民,朱由校彻底释然。

更得知,因朝廷放开对商贾的限制,开始重点发展商业,这些新兴的作坊,既满足百姓日常需要,还能补贴家用,更给于许多百姓条活路。

虽然朱由校收敛情绪,但护驾的田尔耕,方正化,都察觉到他情绪格外激动。显然,废除徭役,摊丁入亩,农商并行的策略是正确的。

朱由校在延绥镇视察十日,确定延绥镇军事,经济都得到极大改善,亲自诛杀两名贪污的将官,赏赐部分有功将领,旋即,决定启程前往花马池。

这时,远在甘肃的三边总督练国事风尘仆仆赶来,回乡探亲的贺人龙,田见秀,刘芳亮陆续回归。

不过,贺人龙,田见秀,刘芳亮身边都跟着不少青壮。

贺人龙察觉到朱由校的诧异,抱拳汇报道:“陛下,这些都是末将的乡亲,听闻末将建功,请求自愿参军的,末将实在没法拒绝,加之武卫军要填补战损,末将无奈精选三百多人。”

田见秀,刘芳亮亦是如此情况。

然而,朱由校却神色不喜,语气严肃说:“募兵,乃兵部事宜,你们私自募兵,且不说朕是什么态度,单单都察院的御史弹劾就能让你们喝一壶,甚至失去爵位,何况,还有军法处呢。”

闻言,贺人龙,田见秀,刘芳亮垂首。

是啊。

以前武备松弛,军纪混乱,诸将募兵都需要朝廷首肯,今军纪明晰,严格,没有兵部首肯私自募兵着实犯了忌讳。

何况,皇帝身处榆林,他们即参和募兵事宜,这绝对触犯皇帝逆鳞,刚到手的爵位赏赐怕保不住。

document.writ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