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鸿门宴(2/2)

顺应皇命,皇帝厚待,逆势而行,后果自负。

秦王任北直隶总督,周王任宗正寺大宗正,被内阁官吏请回京城鲁王,德王,衡王,让锦衣卫抓回来的晋王,沈王,代王统统没有这待遇,代王更惨遭囚禁在宗正寺。

所以诸王有想法,却不敢直白的表现出来。

诸藩谨小慎微进宫赴宴,然而,皇帝身影并未出现,宴席更没有美酒佳肴,取而代之,托盘,玉盘内,盛放厚厚账簿,账册。

诸王依次落座,秦王望向刘若愚,慎之又慎询问:“刘公公,陛下邀请大家赴宴,这菜是不是上错了?”

周王神色狐疑,皇帝素来做事条理清晰,不该犯这么低级的错误啊。

他随手抓起玉盘内的账簿翻阅,账簿内简单,直观,即明初至今朝廷的收入,藩王的花销。

三成。

诸藩俸禄竟超过朝廷财政三成之多。

顷刻,周王合上账簿,表面闭目养神,实际思索应对之策。

鸿门宴?

这场宴席早超出鸿门宴的范畴,皇帝要和藩王算账,参照皇帝以前和百官算账,要么官吏遭驱逐,失去参政议政的机会,要么大杀四方,,今日宴席间怕有藩王要血溅三尺。

刘若愚望了眼秦王,恭恭敬敬向秦王说:“王爷,皇爷请诸位王爷先阅读账簿。”

闻之,秦王不语。

诸藩内,他最清楚皇帝手段,否则,焉能失去封地,举家迁徙京城。

此间,许多藩王如坐针毡,额头忍不住冒出冷汗。

沙沙翻书声中,福王拍案而起,出言不逊说:“陛下什么意思,难道认为诸藩吃垮朝廷财政吗?”

刘若愚不敢搭话,选择闭嘴不语,以免惹恼福王。

福王见刘若愚沉默不语,越发得寸进尺,起身走到大殿中央,义正言辞向诸王道:“诸位,我等身为皇室宗亲,身上流淌太祖血脉,藩王俸禄是太祖定下的,历任皇祖无权更改。

今皇帝欲削藩,撤藩,分明是对太祖的大不敬。

何况,藩王俸禄来自地方财政的存留银,这部分存留银负担官吏俸禄,地方开支,宗室俸禄。

这几年,朝廷财政越发拮据,除军事消耗外,还有地方收不上税,地方收不上税,宗室俸禄怎会发齐全,宗室俸禄发不全,陛下嫁祸藩王吃垮朝廷财政。

难道不是皇帝缺乏聚财的能力吗,不是该率先抄没地方贪官污吏吗?”

此言出,殿内静可罗雀。

福王出言不逊,对皇帝大不敬,诸王不语,实际内心认同福王的话。

没错。

俸禄来自地方存留银,地方官吏对于宗室俸禄颇为消极,诸藩俸禄不少,但宗室俸禄拖欠非常普遍。

何况,似福王所言,朝廷财政匮乏,源头在于开源,而非节流。

皇帝对藩王开刀,公然违背皇明祖训,当真不怕藩王联合吗?

寂静中,身为大宗正的周王出声说:“福王,你说的现象存在,但朝廷财政匮乏乃不争事实。九边,辽东年年打仗,朝廷拖欠九边和辽东将士数百万两军饷,陛下为给三军将士凑齐军饷,早已开始吏治,治吏,我等身为宗室子弟,当为陛下分忧解难。”

秦王亦出声斥责:“福王,你没资格提皇明祖训,更轮不到你说陛下对太祖大不敬,若坚持以皇明祖训治国,试问,你还会是王爷吗?”

document.writ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