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倒行逆施(1/2)

潞王。

空有贤明,而无斗志。

大世之争,强则强,弱者亡。

朱由校迅速将其排除在重点培养的藩王之外。

不过,眼下潞王识时务,率先表态迁回京城,伸手不打笑脸人。

朱由校笑意盎然说:“听说皇弟工书画、好古玩,在绘画、音律、书法方面造诣都不错,皇弟进京可来内务府协助为兄,或去去礼部负责春闱。”

此言出,诸王察觉皇帝对福王,潞王态度判若两人,纷纷后悔让潞王抢了先。

潞王服软,希望皇帝以礼相待,保住部分荣华富贵,却没想到皇帝对他这般客气。

他不知内务府是什么衙门,却清楚春闱重要性。皇帝让他二选一,这是投桃报李啊。

潞王神色谦逊,婉言谢绝说:“皇兄,德薄才浅,难以服众,臣弟请求参加春闱试试自己能力。”

他初来乍到,没有任何根基担任要职,难免惹人眼红。

朱由校亦非诚心相邀,潞王婉言谢绝,他恰好顺水推舟说:“皇弟安心科考,若拔得头筹,为兄重重有赏。”

此间,潞王率先表态,为他削藩撤藩打开突破口,纵使不会让潞王进权力核心,但单凭潞王之功,他便保对方一世荣华。

潞王谢恩,退回座位,庆幸能从削藩,撤藩中抽身。

诸王观之,心思各异。

识时务者为俊杰,潞王放弃封地,断臂求生,请求迁回京城,皇帝善待之。

若他们...?

皇帝嗜杀归嗜杀,做事却君无戏言。

他们放弃封地,或许...

诸王权衡利弊时,朱由校掷地有声说:“撤藩,削藩,非朕故意针对诸位,实乃朝廷财政负担不起。

故而,削藩,撤藩乃大势所趋,两至三年内彻底解决藩王事宜。

当然,朕亦清楚削藩,撤藩非三言两语能解决,汉有七王之乱,晋有八王之乱,明有奉天靖难。

呵呵,朕不怕藩王造反,就怕藩王不造反,相较权衡利弊削藩,撤藩,朕更喜欢快刀斩乱麻。

目前,朕更改藩王制度,设八大亲王,这八名亲王有封号而无封地,亦无属国,但世袭罔替,隔代不降爵。不掌兵但参与朝政,俸禄优厚,比之普通亲王享受更多待遇和特权。

宗室普通藩王有封号而无封地更无属国,只能居于京城王府,无事不得离京,更不能前往地方任职,干预地方政务。

同时,逐代递减,待遇逐渐降低,五代后,不享受朝廷任何待遇。

当然,八家世袭罔替的亲王,亦非平白无故赋予,必须是政务,军事上对朝廷有重大贡献者。

目前,有两次机会,其一,春闱,春闱考试,凡未参加春闱或参加春闱未能出进士的宗藩,失去成为八大亲王的资格。其二,政绩,明年起,吏治依然是重点,诸藩需要轮番派遣考取功名家族子弟做事,凡有重点贡献者,有机会成为八大亲王之一。

当然,秦周肃三藩不在此列,列为八大亲王之一,入朝参政议政。”

这半年,削藩,撤藩效果显着,秦王,周王身居要职而表现不俗,事实证明,藩王内是有能力的。

所以,削藩撤藩之余,尽量培养宗室人才,如唐王孙朱聿键,鲁王之弟朱以海,楚王之子朱华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document.writ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