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挺奇怪的(2/2)

他叔,赵长卿,非常配合,立时要了笔墨,当场写了个大红奖状,奖励赵文祺小朋友的“金点子”。

何宅的院子里,欢声笑语不断。

隐隐约约有欢笑声传到隔壁。

夜晚,何悠悠吃过晚饭,拎着灯笼到了程廷睿的院子。

此时气温渐暖,程廷睿身着一件薄衫,在书房里见她。

这个宅子里,有正厅,但是程廷睿却不怎么用来招待何悠悠。

他偏好在自己的书房——他自己平时待得最久的地方,和她会面。

何悠悠过来找程廷睿,原因很简单。

她看的历史书少,那就找个看书多的人问问。

何悠悠一落座,便开门见山地问:“敏之,幽州和冀州缺粮,按照以往的历史经验,你觉得官府会怎么做?”

预判国家政策,是一个商人的必修课。

程廷睿看起来并不意外她的问题,面上很是从容,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样。

他淡淡一笑,目光在她脸上打了一个转儿:“悠悠,粮食除了用来吃,还能用来做什么?”

何悠悠一时不解其意。

程廷睿今天格外调皮。

并不直接揭晓答案,似乎还想逗着她。

他左手把住袖子,右手执起一个杯子,在她眼前晃了两晃。

何悠悠无语:程当家你真有兴致,还跟我玩猜谜?

她看着那杯子,拧着眉思索。

杯子……

粮食?

杯中物!

她恍然大悟。

程廷睿见她这模样,笑得格外开心:“早知道悠悠聪慧,必能猜到答案。”

“你是说……朝廷可能会禁止用粮食酿酒?”

“只是一种猜测,并不能断定。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的可能性不大,但是幽州、冀州以及周边一些州府,极有可能会限制粮食酿酒。就算不明令禁止,官府的手紧一些,能放出来给民间酿酒的粮食,应该会比往年减少大半。”

粮食收成本就有限,给官府交了公粮,留下口粮和粮种,哪还能有余粮卖给商贩?

而官府又掌管着官办酒坊,不让官办酒坊用粮食,还不是府衙一句话的事儿?

何悠悠又问道:“上次让你囤的高粱酒,都还在?”

程廷睿点头:“粮食酿酒,不只高粱。北方好多地方,也用大米酿制烧酒。如有机会,也可提前收购一些烧酒。”

“粮食酒减产,那果酒就会涨价。不如,我们也囤一些果酒?”

“本地不产果酒,果酒主要是从西域和南方来的多。这个要靠长途贩运,我会计划一下,看如何安排。”

“行,敏之,这些你做主就好。”

至于官府的内部消息,她有赵长卿,有谢知府,总能打听到一些。

更何况,没有内部消息,那就制造内部消息。

有一种政治行为,叫做“游说”。

document.writ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