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二章 鲁昭公(三):昭公五年(1/2)

鲁昭公五年,即公元前五三七年,春季,鲁国舍中军。

当初季武子作三军,为的就是掌控鲁国的军队,削弱鲁国公室的力量。

如今削弱中军,目的也是相同。

因为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有没有中军,鲁国的军队有多少,甚至跟鲁国的实力强弱都没有关系。

而在于执掌权力的人是谁,以及这些掌握权力的人他们想要做什么。

鲁国在诸侯之中的位置,比不上晋、楚、齐、秦,但国力尚可,身份特殊,夹在晋、楚、齐三国之间,晋、楚争霸,已无壮大图强之机,故能威小国而不可慑诸邦,外事渐媚而内事愈权。

鲁国三桓位高权重,自季文子掌权之后,便世代执掌鲁国国政。

权势重而私欲起,携家带族,众不可违也;尊位高而党同盟,贤者因其志,能者贪其势。

逾君臣之别,违伦理之常,其可见也。

而季武子能够这样做,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叔孙穆子的去世,季武子失去了最大的钳制,鲁国的道路定了。

去掉中军之后,鲁国的军队被一分为四,季氏独占其二,孟氏和叔孙氏各站其一。

与当初作三军相比,季氏得到的更多了,孟氏和叔孙氏则抛弃了相对‘宽缓’的做法,与季氏相同,尽征其民,或是征兵,或是征税,如此之后,再上交公室之税。

这件事在施氏那里讨论,在臧氏家里达成协议。

季武子以策书的形式让杜泄(叔孙氏家臣)向叔孙穆子的棺材禀告,杜泄向季武子表示,穆子是不愿意去掉中军的,要不然也不会在僖公的庙前盟誓,在五父之衢诅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document.writ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