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章 鲁昭公(十)(1/2)

鲁昭公二十年,即公元前五二二年,春季,鲁国大夫梓慎预示,宋国将要发生动乱,几近亡国,三年才会消弭,蔡国有大的丧事。

叔孙昭子便表示,那便是宋国的戴、桓两族了,他们奢侈、无礼到了极点,祸乱将会发生在他们那里。

六月,卫国发生动乱,公孟絷被齐氏所杀,齐豹、北宫喜、褚师圃、公子朝叛乱

八月,卫国国君卫灵公与北宫喜结盟,公子朝、褚师圃逃亡晋国。

十月,宋国发生动乱,宋元公攻打华氏、向氏,华亥、向定、华定逃亡陈国,华登逃亡吴国。

十一月,蔡国国君蔡平公去世,他的儿子公子朱继位。

这一年,楚国费无忌构陷太子建与伍奢将要叛乱,楚平王因此杀太子建、伍奢及其子伍尚,伍子胥逃亡到了吴国。

齐国国君齐景公与晏子问礼于鲁国,当时先圣孔丘三十岁,已经小有名气,齐景公召见他,询问秦穆公如何称霸的问题。

郑国的子产病逝,先圣孔丘听闻了他的死讯,十分伤心,表示,古之遗爱也。

鲁昭公二十一年,即公元前五二一年,三月,蔡国安葬蔡平公,蔡侯朱在丧礼中没有站在他应该站的位置,而是站在了下位,这是因为他在蔡国地位卑微。

等到诸侯送葬的大夫回国,鲁国大夫向叔孙昭子禀告此事,昭子表示,蔡国恐怕要灭亡,如果不灭亡,蔡国国君肯定也不得善终。《诗经》说‘不解于位,民之攸塈’,意思是在他的位置上不懈怠,百姓才能休养生息。

现在蔡侯刚刚继位,地位就已经如此卑微,他自己也会跟着下去的。

夏季,晋国范献子到鲁国聘问,当时是叔孙昭子执政。

季平子因为平丘之会的缘故,怨恨晋国,便让人按照齐国鲍文子归还费地的礼节来招待范献子。

范献子因此感到愤怒,表示,齐国鲍国的地位低下,齐国也不过是小国,现在让我接受招待他的七牢之礼,这是轻视晋国,我要向我国国君禀告。

按照周礼,牛、羊、豕三牲为一牢,用于宴饮宾客之礼,士用一牢,大夫用三牢,子男用五牢,侯伯用七牢,上公用九牢,天子用十二牢。

齐国鲍文子归还费地,故以诸侯之礼待之,同齐侯。

依礼,晋国同样应当用七牢,可招待的应当是晋侯,聘问朝见,乃国之常礼也,自有其定数。

只是,晋国不同于齐国,乃诸侯盟主,晋国范献子的地位也不是齐国鲍文子比得上的。

鲁国人因为范献子的话感到害怕,便又增加了四牢,以十一牢之礼招待范献子。

《左传》叙事,见人之礼仪,闻人之举止,贤者便可断其福祸灾幸,似昭子言蔡侯朱。

范献子聘鲁国,受十一牢之礼,未见其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document.writ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