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章 徐州相王(1/2)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出自《论语·子路》。

治理一个国家,必然要先正名分,名分已正,言语就能顺理成章,为的是绝灭那些心怀叵测的不轨之念、好事之人的流言蜚语,以及在民众中确立一个事实,形成一个认同。言语顺理成章了,事情就容易成功了,在于阻碍的事物减少了,以及民众更加容易接受和认同。如此而来,国家必然可以形成一种良好的秩序,各居其位,各行其是,各有所获,生民有所依而存活,权贵有其势而尊荣。虽然如此,仍不免有不法之言与不轨之行,施以刑罚,以惩治不轨。故刑罚因秩序而生,以秩序为本,秩序安稳,则国家有强盛之基。

魏惠君之时,魏、楚、齐、秦、韩等国,或已经变法,或曾经变法。其中,韩国弱小,四面皆强敌,虽有申不害之治,犹显羸弱;楚国居于南方,吴起为令尹时实行变法,然贵族势大,变法中止;魏有李悝变法、吴起之治,国富兵强,至于惠君之时,连年征战,不纳贤良,国家因此空虚,颓势尽显。唯有齐、秦两国,君主贤明,变法之势如朝阳上升,国家有强盛气象。

所谓相王,互相称王,得诸侯之见证,正名位于天下。

对于魏国来说,已经开始走下坡路的魏国,不得不面对几个问题,如何保持住自己如今的地位、影响力,以及接下来怎么面对其他诸侯。

对内,魏惠君卑礼厚财,招纳贤才,企图使国家再度强大。

只是讽刺的是,国家的强大的时候,自有贤才不知珍惜,先人求才纳贤之名,徒败坏之。

可此时的战国,与文侯时已大不相同,诸侯大多从内乱中恢复过来,犹以秦、齐两国为最,三晋之间也不似当初以魏为尊,魏国根本就没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再次强盛起来,秦、齐、韩、赵都不会允许一个强大的魏国再次出现。

而从魏惠君本人来说,在位三十年,为人、为政,天下诸侯、贤才莫不知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document.writ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