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五章 楚康王(八)(1/2)

楚康王十四年,即公元前五四六年

春,晋国人抓捕乌馀,将诸侯的土地归还,诸侯因此与晋国和睦。

卫国发生内乱。

宋国向戌与晋国赵武(中军将)交好,又与楚国令尹子木交好,想要停止诸侯之间的战争来获得声名。

向戌先是前往晋国,告知赵武。赵武召集晋国大夫商议,韩起表示,战争,是残害民众的祸事,是财货的蛀虫,是小国的大灾难,有人想要消灭它,虽说办不到,必定要答应。不答应的话,楚国将会答应,以此来号召诸侯,那么我国就会失去盟主的地位。

晋国因此答应了向戌。

向戌再前往楚国,楚国也答应了。又前往齐、秦两国,同样都同意了。

晋、楚、齐、秦四国通告诸侯,将在宋国举行会见。

五月甲辰,晋国赵武到达宋国。丙午,郑国良霄到达。六月丁未朔,宋人设享礼招待晋国赵武,戊申。鲁国叔孙豹,齐国庆封、陈须无,卫国石恶到达宋国。甲寅,晋国智盈到达。丙辰,邾国国君邾悼公到达宋国。壬戌,楚国公子黑肱先行到达宋国,与晋国人商谈讲和的条件。

丁卯,宋国向戌前往陈国,与楚国令尹子木商议楚国讲和的条件。戊辰,滕国国君滕成公到达宋国。

子木对向戌说,请求跟从晋国、楚国的诸侯互相朝见。

庚午,向戌向晋国赵武复命。赵武表示,晋、楚、齐、秦,四国的地位祥腾,晋国不能命令齐国,就像是楚国不能命令秦国一样。楚国国君如果能够让秦君驾临敝邑,寡君岂敢不坚决向齐国国君请求?

壬申,向戌向子木复命,子木派传车请示楚康王。

楚康王表示,放下齐国、秦国,请求和其他的诸侯相见。

秋,七月戊寅,向戌回到宋国。

当夜,晋国赵武与楚国公子黑肱统一了盟书的措辞。

庚辰,楚国令尹子木从陈国到达宋国。陈国孔奂、蔡国公孙归生(蔡声子)到达宋国。许国、曹国大夫也都到达。

各国军队以篱笆作为分解,晋国与楚国分别在两头。晋国大夫伯夙对赵武说,楚国的氛围很不好,恐怕会发生患难。

赵武却表示,我们左转进入宋国,能拿我们怎么办?

辛巳,诸侯将在宋国西门外结盟,楚国人在外衣理念穿上皮甲。

伯州犁表示,会合诸侯之师,却做他人不信任的事情,恐怕不可以吧?诸侯盼望得到楚国的信任,因此前来顺服。如果不信任他人,这就是丢弃了用来使诸侯顺服的东西。

伯州犁因此坚决请求脱去皮甲。

子木表示,晋国、楚国缺乏信用已经很久了,唯有去做对我们有利的事就可以了。如果能够如愿,哪里用得着有信用呢?

伯州犁退下之后,对人说,令尹将要死了,不到三年。但求满足自己的意志而丢弃信用,意志会满足吗?有意志就会形成言语,有言语就要有信用,有信用就会加强意志,意志、言语、信用相互关联、相互统一,然后才能确定。信用丢弃了,怎么能够活三年呢?

晋国人知晓了此事,叔向却对赵武表示不用担忧。

晋国与楚国争夺歃血盟誓的先后。晋国人表示,晋国本来就是诸侯的盟主,从来没有再晋国之前歃血的。

楚国人却说,您说晋国与楚国的地位,如果晋国在前面,这就是楚国比晋国弱。而且晋国和楚国交换着主持诸侯的结盟已经很久了。难道专门由晋国主持?

在叔向的劝说下,晋国人让楚国人先歃血。

壬午,宋国国君宋平公设享礼招待晋、楚两国大夫,晋国赵武为上宾。

楚国令尹子木与赵武交谈,赵武不能回答。

赵武让叔向与子木交谈,子木也不能回答。

乙酉,宋平公与诸侯大夫在蒙门外结盟。

子木询问赵武,范武子(士会)的德行如何?

赵武回答,这个人的家事治理得井井有条,对晋国人没有隐瞒的情况,他的祝史对鬼神表示诚信,没有言不由衷的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document.writ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