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二龙山之战的真正红利(1/2)

接下来的孟州,正经历一场轰轰烈烈的、前所未有的巨变。

根本也没人能具体预测到,这地方最终会变成什么。

但是现在,上至张叔夜,下至普通贩夫走卒,已经全面参与到了聚变当中。

并且有越来越多的人,正享受着变化带来的好处。

仅仅是李儒才知县的“睁只眼闭只眼”,默许河渠开挖。

有了不少工程经验的蒋门神,更组织了数千的劳动力,形成壮观场面,只见烈日焚天之下,漫山遍野是参与开荒建设的人在奔走,在运土方。

以往诸如这种浩大的工程,通常是官府强制民众服役。

通常倒是导致人叫来了,但几乎都出工不出力,事情办不好还积累了民怨,更耽搁了民众各自家中的许多杂事。

但是现在完全不同了。

有人说是小高衙内集合了多方面的钱财,对这些工程师下了血本,全部采用聘用制。

只要来干活的,来一天,就有一天的钱。

且大家一计算,让男人来出一天的工,带回家的钱真是蛮划算。

这样一来孟州出现第二奇景,即自家里的杂事农事,通常由妇女老人甚至孩童做,鼓励男人作为全劳动力去“卖给”大工地。

另一方面,随着二龙山悍匪的覆灭,即使张叔夜新一轮的剿匪计划尚未展开。

却已经让盘踞各处的小山寨心生胆寒,于是散伙的散伙,搬迁的搬迁。

即使因各种因素导致尚未散伙又来不及迁的山寨,现在也特别低调,再也不敢拦路收买路财了。

否则以往的话,直接动刀杀人劫财的人虽是少数。

大多数都是在路上设卡,有商队来了就喊“此路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从此路过,留下买路财”。

以此要挟商队,索要些过路费。

这影响其实就是通商效率,阻碍的是生产力的进步。

类似这样的现象,其实伴随了这个民族整个的几千年封建岁月史,比欧美鬼佬的海盗史更漫长。

大多数的海盗和车匪路霸消亡,靠的不是剿匪,也不是圣贤书或者什么普世光环大道理让他们变得善良了。

仅仅只是生产力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最终导致这些土匪换了模式而已。

就以南白战争结束后的灯塔美利坚为例,指挥联邦骑兵赢得战争、统一国家后的格兰特将军派往南方各地执政的州长们、是怎么消灭车匪路霸的呢?

没什么秘诀,大抵就是立法把二龙山那样的地方合法化。

于是二龙山、乃至周围方圆几十甚至百里的地区,都成为了邓头领的农场,邓龙就是大农场主。

以前被邓龙奴役的那些人换个名誉,给邓龙打工。

并且当局再顺便搞个比较美丽的宣言: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承诺永生永世,那片地都属于邓龙家。

于是一百几十年后的文明社会,邓家几乎就拥有了整个“二龙山市”。

邓龙的重子重孙们,会成为后世小资女小仙女们眼里血统高贵的世家子弟。

会纷纷惊叹这家族的真的太厉害了,二龙山市有一半还多的土地、以及产业都是他们家族的。

即使这家族的人不出来竞选市长,但其实可以换个说法:没这家族的长老点头,谁也做不了市长。

于是市长组建的警察局,自然也为这家族服务。

太阳底下其实就这点事。全地球几千年以来所存在过的海盗和车匪路霸团伙,主要就是以这种方式消亡的。

剩下的,就是因生产力发展,科技进步而自然消亡的。

真正于科技和生产力不支持的情况下,饿着肚子于全国境内展开轰轰烈烈的“硬剿”,而不是诏安软剿。

且成功剿灭了境内全部土匪的,自有地球史以来只有一个政党、一个伟人。

队伍,即是在三八线上和当时天下无敌、挟完胜二次世界大战之威的美军打成平手的那支队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document.writ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