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七十二、关中有搞头(1/2)

宇文泰见杨忠离座,刚要跪拜,急忙也长身而起,伸手托住了他的手臂;

道:“大家都是兄弟,何必繁文缛节。”

萧东奇一旁见他们聊的开心,便自动为二人斟酒添菜;

杨忠在江南落拓数年,如今有了一丝曙光,心中欢喜自是不言而喻,这时频频敬酒;

宇文泰瞧他忠直,紧张时说话甚至有些口吃,绝非使奸耍诈之人,心中不由得为自己一开始浮现的杀掉他的念头感觉惭愧;

他顿了顿道:“杨兄,我虽然出身贺拔岳麾下,但是我推荐你投的却不是贺拔岳,而是陈庆之;你没意见吧?”

杨忠怔住,旋即摇了摇头,道:“我没有意见,我只要谋个出身;”

宇文泰道:“你也知道,在北方,汉人若非官宦之家,没有父荫,无法从军;但陈庆之那里,我有一个朋友,他说话有些分量。”

他当下将自己最近在建康侦破了一个案件之事,结识了姚僧垣的事情简略说了一遍,只是隐过了萧赞之事;

杨忠自然也听过神医姚僧垣的名头。

这时听闻姚僧垣又是以钦差、身负皇命的身份去的陈庆之军中,推荐个三五个人自然是毫无问题;

宇文泰见他并无异议,又道:“你应该知道,陈庆之这次北伐,到时候是要和大魏交手的,你若心存大魏,到时候可以过去,到贺拔岳军报我名字。”

“你是汉人,若心存大梁汉室朝廷,自然也没什么;”

杨忠叹了口气,思忖良久,道:“我对什么大梁、大魏都无所谓,这天下最好一统,休要区分什么大江南北,大梁、大魏,都是苦了百姓。”

宇文泰点了点头,赞许他所言。

萧东奇也觉大有道理。

这种南北分隔,双方都想一统天下,留万世美名,结果就是造成兵连祸结,百姓遭殃;

就像陈庆之这次北伐,实际上还是南方想一统天下,巧立名目,假借拥护元颢为帝,帮助大魏重整河山为名,实行的一次统一战争。

宇文泰道:“好,你到时候看着办吧,你在陈庆之军中,以你的神武,应该能很快成为一名将军;”

“有将军履历,再投大魏,便不会有人计较你的汉人身份。”

杨忠五内铭感,道:“谢谢;”

宇文泰道:“为将者,光有武事也不行,还得有文韬;杨兄不知读书如何?”

他确实也不了解,心想陈庆之是个儒将,一定对韬略有要求;自己先前已经推荐了全旭、李泉,如今又推荐杨忠,这种一而再,再而三叨扰,怕不太好。

但如果杨忠文韬武略,文武双全,样样能上手,那就不怕了,说不定陈庆之能欣赏也未可知;

杨忠答道:“我对《孙子兵法》、《司马法》、《吴子兵法》《六韬》《司马法》《三略》《尉缭子》等等都略有涉猎。”

宇文泰不由得大喜,杨忠若确实都读过,这可就不仅仅是高敖曹、窦泰那样的勇将了,雕琢雕琢,便有大用;

但心中恐他所言不实,便问道:“兵法三门四种,知道么?”

杨忠答道:“兵法三门曰太公谋、太公言、太公兵;兵法四种曰兵形势家、兵技巧家、兵阴阳家、兵权谋家。”

宇文泰笑了笑,这问题一般人都不知道,可见杨忠确实读了不少兵书,当下点头表示许可。

然后又问道:“孙武、韩信等人属于哪一家呢?”

杨忠不假思索,答道:“他们都是兵权谋家,还有项王乃是兵形势家;诸葛亮乃是兵阴阳家,公输班乃是兵技巧家。”

这下,宇文泰完全放心了,然后他当然也有一些担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document.writ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