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二六、长孙姑娘的情诗(1/2)

宇文泰虽未见过长孙无垢字迹,但是那几行字的意思却是明白之极。

字曰:“静坐候君深,候君君不来,行步影凌乱,起舞影徘徊。”

宇文泰读完不由得一怔,心想长孙无垢莫非也是穿越而来,这后面两句岂非是李白写的?他想到此处,不由得把李白的《月下独酌》重新背了一遍。

他的文学功底尚好,这首诗背来绝无问题,待到背到“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时发现原来确实有些微的不同。

李白写的是我歌月徘徊,但长孙无垢写的起舞影徘徊;李白写我舞影零乱,长孙无垢写的却是行步影凌乱,凌字和李白的零字也有不同。

不过,宇文泰大觉两者意境颇似,长孙无垢的他觉得更加贴切,显然是长孙无垢知道他已经回到洛阳,所以在等他过府探望。

但一等不来,二等还不来,所以写下了“静坐候君深,候君君不来。”

因为“君不来”,所以走起路来影子都是凌乱的,舞蹈的时候影子仿佛在无力徘徊。

短短数语而已,词句优美,意思却极其明显不过,宇文泰看罢只觉字迹美轮美奂,几乎便想收藏此信,做一生信物,但是想想小东西如果发现,不是耍处。

当下,虽然万般不舍,还是偷偷将这封信给烧了,不留下一丝“作案”痕迹,心中却已经暗暗下了决定,明日便过府去与长孙稚会谈一番。

这封信,除了长孙无垢那娟秀笔迹、婉约意境打动他的心之外,也透露出另外一个讯息。

那就是长孙稚的力量,至少长孙稚的信息渠道,是令人惊叹的。

他自潜入洛阳以来,几乎是深居浅出,足不出户,探听消息之事,有王思政、元宝炬等在外为他探听,包括耿豪这种根本闲不住的人,都乖乖待在南阳王府邸中。

但长孙稚不但知道他进入了洛阳,而且在他陪同萧东奇去逛白马寺的时候,第一时间发现他,并把信成功递到他手上,这已经很不容易。

外界盛传的这位大魏的异姓王,群臣领袖绝非虚致。

就在宇文泰决意拜会长孙稚的时候,长孙稚的王府中却起了一些争执,长孙稚极其惧内,原来长孙无垢约见宇文泰后,便将此事向父亲禀报了。

长孙稚早听女儿说到有一名手持定秦剑的男子,又听得自己的主治医师姚僧垣十分推崇。

当下,便利用自己的情报网络,对宇文泰进行了一番谷歌百度,搜索出来的情况他倒也满意,对宇文泰智破姚府惨案也十分佩服。

但这里面,有一件事他却是十分介意,因为据他所探得的消息,宇文泰虽然迄今未婚,却与一女子已经双宿双栖。

长孙稚对此大为不满,且据说宇文泰与这女子感情还不错,待这女子也算情深意重,如此这般一来,他珍视如宝贝的长女岂非要做个小妾?

但长孙无垢对此并无意见,他自见宇文泰后,一颗心颠到都在宇文泰身上,她一向自视甚高,洛阳男子上门求取者不知凡几,连她的衣角都见不着。

长孙稚总觉得她眼光太高,既高兴又焦灼,高兴则是女儿如此高贵,必有佳女婿,但是焦灼则是眼光太高终究抵不过青春易逝。

外界甚至谣传孝庄帝也曾求过婚,但长孙无垢也拒绝了。

这件事情,其实是老谋深算的长孙稚一手策划,这件事算半真半假。

半假则是因为长孙无垢实在是芳名远播,求亲者实在如过江之鲫,长孙稚之前一段时间都在关中打仗,上门求亲的因为家主不在,无法得到回复,也还罢了。

自长孙稚从关中回来,一时又蜂拥而至,长孙稚不胜其烦,遂想了一个办法,让孝庄帝前来求亲,陪他与无垢演一出戏。

长孙稚的群臣领袖身份在那摆着,和尔朱荣的群臣领袖身份不一样,尔朱荣凭借的是武力,暂时压服得来。

长孙稚却是家族与大魏兴衰与共,都已经传了数代人,这种实质上的精神领袖影响力更加不可小觑,传云汉人四大高门于北朝群臣之中,只服长孙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document.writ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