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七四、帝星不明(1/2)

宇文泰听闻那人说道做官不要找我不由得一怔,他所知道的关中不想要做官又薄有声名的只有一位。

他到关中之后,听闻关中薄有声名的人物很多,比如盘踞原州的李氏三兄弟李贤、李远、李穆。

还有达奚武,号称当世五大万人敌之一。

李氏三兄弟据说都是美男子,而且三兄弟年纪不过二十余,长兄李贤按年龄来算不过是二十七岁,而眼前此人该有三十岁,李氏三兄弟比眼前此人应该稍稍年轻。

而且李氏三兄弟皆尚武,他们都是汉人,而自募乡兵,在原州一带,眼下正与万俟丑奴的麾下万俟道洛等人相持,应该根本没空来华州。

这中年人儒生打扮,自然也绝不是赳赳武夫的达奚武,年龄上也不相称,达奚武也不过是二十余岁的青年。

除此之外,他知道的薄有声名、不做官的关中人,应该就只有一个,此人虽是文士,性格却极其彪悍,虽然不会武艺,也不娴熟弓马,但这个关中人却声价极高。

宇文泰方才说起自己有封官拜将之权,这时不由得有些冒犯,因为关中宇文泰所知的剩下的这么一个名人,他的声名红火源于不出来做官。这个人的名字叫做苏绰。

莫非眼前此人正是苏绰?

他站起身来,心想如果眼前此人正是苏绰,自己很有可能是捡到了一个大宝贝。当下问道:“阁下可是姓苏?单名一个绰字?”

那人点了点头,宇文泰登时不由得大喜过望。

苏绰可谓关中最有名的人,声名更甚于李氏三兄弟,同时以一介文士,声名也高过万人敌达奚武。只不过,这和历史记载不太相符,历史上苏绰与宇文泰相识那是几年后的事情了。

不过,宇文泰现在已经懒管历史,如果根据历史,他还没入关。

苏绰想做官,其实极容易,他家族世代簪缨,远祖为三国时曹魏侍中苏则的九世孙,家族之中历代都有担任二千石的官员。其父苏协,曾任武功郡守。

苏绰少年时就喜好学习,博览群书,在一帮人眼里,他就像神童一般,五岁通五经,六岁习六艺,时人比之诸葛亮。

苏绰经常思考的问题也与众不同,比如他经常思考的是如何成为世界的第一等人。

在苏绰的世界里,第一等人是使用正义的手段,用智谋和计算活着享受自己的努力和聪明带来的功成名就的那种人。有一次,他去朋友家吃饭,朋友和他闲聊家常,谈及肉价。

苏绰不顾而去。

他对这种话题不屑一顾。

苏绰口里最经常的词汇是天下、明君有道、良相,辅弼,救时,关中崛起之类的词汇,他的思考范围在诸如天地何以造化,王朝何以兴衰?

很多人都知道苏绰在家思考大问题,渐渐地弄得名声远扬,雍州、华州、岐州、夏州乃至关中以外的洛阳朝廷,各级官吏多次向朝廷举荐苏绰才学。

在孝明帝时代苏绰便已被举荐、随后孝庄帝时代苏绰又被举荐。

长孙稚在关中的时候,也曾经派人延请过,同样吃了闭门羹。

甚至有人还向尔朱荣举荐过,请求尔朱荣将苏绰绑架而来。

大魏朝廷也确曾数次派人上门请苏绰到首都洛阳去做官。苏绰偶尔歪着脖子出来,道:“落枕,不行。”一会儿又跛着脚出来道:“崴脚,不行。”

一会儿又叉着腰出来道:“脑细胞死亡,不行。”

思考问题太大,到了三十岁还不着急功名,拒绝孝明帝、孝庄帝两届皇帝的官职,思考人生与祖国,苏绰在关中声名就这么起来了。

宇文泰其实入关之前,就颇听闻苏绰的名字,只是想到皇帝尚且不能屈就的人物,自己目前尚在弱小,想必也请不动,再加上他入关时日不久,近日又颇耽于长孙声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document.writ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