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九四、宇文泰建议韦孝宽去荆州(1/2)

宇文泰和杨侃谈得还是很投机,杨家确实颇有士大夫精神。在关中也颇有些影响力,宇文泰当下也咨询了杨侃一些关中人才的线索。

杨侃见宇文泰谈到人才,哈哈一笑,便将自己极为得意的女婿韦孝宽推荐了出来。

韦孝宽其实方才进来介绍的时候,宇文泰已经留意了,但是当时也只是略略说了名字,并没有详细介绍,这时杨侃珍而重之的推荐给宇文泰。

道:“都督,我这女婿不错,与您年龄也相仿,虽是汉人,但您似乎并不介意汉人身份。”他与宇文泰并不相熟,宇文泰乃都督四州诸军事,因此称都督也算合适。

宇文泰对于韦孝宽其实也是有一点点芥蒂的,因为历史书上的韦孝宽,最后忠诚了隋朝。

不过他最后也想通了,韦孝宽在周朝的时候并无不轨行为。

周朝最后被取代,宇文护、宇文赟的错误要更多一些。没有他们的胡搞乱搞,周朝怎么可能会那么快崩塌?他已经决意若得天下,将实施大规模制度改革,促进开放。

天下文武才子科举制,皇太子考试选举制,他都准备搞一搞。只不过目前巨寇未平。

况且,他现在抚有雍州,比历史记载提前了不少,这种历史改动,证明他现在所处的这个王朝,历史是可以被改写的。既然可被改写,韦孝宽等人将来就都有改变可能。

所以,他也不能因为自己读过的史书有人对周朝不利,就盲目树敌。

况且没有韦孝宽,后来名动天下的玉璧之战是否还能战而胜之也是一个问题?

想到此处,他不由得微微一笑,打量起韦孝宽来,韦孝宽长身玉立,很精神、很儒雅的一个小伙子,一问年龄,才20岁,大魏永平2年(公元509年)生人,只比宇文泰小两岁。

客观来说,韦孝宽与他甚至有一些拐弯抹角的亲戚成分,宇文泰麾下、便宜姐夫全旭的母亲出身京兆韦氏,正是韦孝宽的姑姑。

也就是说,韦孝宽乃是全旭表弟,只不过这些年全旭都在武川混,所以交流不甚多。

有史学家曾经评价韦孝宽:“奇材异度,纬武经文,居要害之地,受干城之托。”

而且京兆韦氏,也是关中的一大家族,少不得有不少利益如今都在宇文泰的笼罩之下,京兆韦氏是一个以京兆郡为郡望的韦姓士族。

汉朝时期就有俗谚称京兆韦氏和京兆杜氏为“城南韦杜、去天尺五”,繁衍至今,已经成为关中大地上有名望族。能够和正宗弘农杨氏结成婚姻,本身也体现了韦孝宽的士族成分。

杨侃见宇文泰与韦孝宽彼此言谈甚欢,便与杨忠攀谈,侧面也再了解一下宇文泰,几个人正在交流的时候,苏绰走了进来。

杨侃曾经请过苏绰去他麾下任职,不过苏绰牛逼哄哄的拒绝了,这时看见苏绰,不由得一怔,他之前自己亲自上门邀请过苏绰,苏绰穿得吊儿郎当,根本不鸟。

但今时今日的苏绰一看就像是公门中人,步履沉稳,神色笃定,见了杨侃,微施一礼。

杨侃不由得愕然,对宇文泰道:“都督,你请到了苏公?苏公在都督麾下,任何官职?”

苏绰微微一笑,道:“杨侍中,我是做事不是做官。”

杨侃脸上微微一红,口称:“冒犯。”

宇文泰淡淡一笑,道:“苏公目前担任职务极多,都督府长史、护军,雍州刺史部度支尚书,横跨军政两界,连我用钱都得朝苏公伸手。”

杨侃点了点头,心里有些明白,宇文泰这几乎是将所有政务都委托给了苏绰,同时军事上后勤一块也有倚重。

宇文泰接着道:“这么说吧,苏公可以代我之半体,现在初得雍州,事务繁殷,苏公处繁治剧,我全仰赖之,一切民事、度支、刑狱,全赖苏公大才。”

杨侃大悦,心道苏绰这么牛逼、桀骜不驯的人才,宇文泰都能指挥如意,还有啥好说的。

当下郑重其事的道:“都督,孝宽亦有才,此子军事上略有所长,都督若无大志则已,若有大志,欲伸大义于天下,此子将来当可助都督一臂之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document.writ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