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九五、元修的荒唐无能(1/2)

贺拔胜听完上、中、下三策,他果断拒绝了上策。

对于中策和下策,他沉吟了良久良久,难以做出决策。对于中策,他觉得最主要的不妥是这特么特么太不忠君爱国了,对保住自己的大本营而言,确实这是最好的计策。

但这个计策岂非把自己以往营造的爱国形象和爱国人设打得粉碎。

从良心而言,他的荆襄之地大本营这块土地,这个资本是当今孝武帝元修赐予他的,元修在称帝之后,迅速的将荆襄之地赐给了他,将关中赐给了贺拔岳。

虽然说,他很明白,元修这么做有他的政治目的,并非真的完全出于公心。

但现实和客观而言,元修对贺拔家总的来说还是恩德满满,他如果只是确保自己的大本营安全,他赶脚,这个世界上的人唾沫就会把他淹死。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他内心还是倾向于下策。

但是下策而言,他还是觉得有些不妥。他想了良久,感觉只是派遣一名将领前往对皇帝实行救援,他还是觉得不妥,所以,他说道:“足下之下策,我以为乃是上策,不过还要变通一番。”

然后,他毅然决然的道:“我会留一半兵力守住荆襄,我带一半兵马前往救援陛下。”

崔谦叹了口气,心想这下绝逼完犊子了,大事去矣,当下脸色变得煞白,贺拔胜得意于自己终于做出决策,这时倒没注意到崔谦的神色。

其实,面对这种形势,最好的办法当然是宇文泰所采取的那一种,大张旗鼓,虚张声势,营造出陛下我倾尽全力来救你啦,其实我只派出了九牛一毛的部队!

...........

此刻,洛阳,黄河岸边洛阳一侧,元修戎装、头戴黄金甲,坐于营帐正中。

两侧将领罗列。

元修连日来目睹大河对岸,未察觉到什么动静,心中胆气略增。

这日,他收到贺拔胜的来信,说到已经率数万兵马亲自带队,正向洛阳支援,心下大喜,立刻召开紧急军事会议,商讨军事行动。

他做出礼贤下士,听言纳谏的样子,微微俯身。

“今日日间,对岸兵马形势,咱们已经看过了,诸将有何建议?不妨一一为朕道来!意见不论好的、坏的,朕都听听,诸位将军但直言无妨!”

一名身披白色披风的年轻将领出列,这名将领乃是宇文泰的大舅子,名叫长孙俊,字子彦,乃是长孙无垢的兄长,为人骁勇善战。

《北史》中记载,长孙子彦在一次战争中被箭射伤了右臂,箭射入右臂有一寸多深。长孙子彦命人割开右臂,刮骨疗伤,流血数升,而长孙子彦言笑自若,人称赛关羽。

他与王思政的关系挺好,因此受到王思政的器重,元修并不甚喜欢他。

不过,此刻由于军情情急,不喜欢也得用了。

长孙子彦这时和王思政早已商量过,准备行险劫营,高欢连日来的向荆襄的动作他们也有所察觉,感觉高欢极有可能重兵并不在此。

当下道:“末将仔细观察过敌营,见敌军有疲惫之状,敌军远来,与我争长河之利,一日一夜行数百里,兵法,百里而争利,则蹶上将军。”

“劲者先,疲者后,其法十一而至;五十里而争利,则蹶上将军,高欢兵马,数百里争长河,我军可连夜渡河袭营,高欢必破!”

他说罢,将领们登时议论纷纷,反正长孙子彦出兵,也不关他们的事。附和着有之,赞美者有之,怂恿着有之。

元修听罢诸将议论,便道:“朕觉得长孙将军所言甚有道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document.writ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