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00、天子亦可怜(1/2)

洛阳城已然失陷,就在元修渡河决战失败溃逃当日下午,高欢已经派高敖曹夺取了洛阳城。

诸将一片混乱,各种各样的意见建议都有,但是元修昏迷,莫衷一是,有的人准备逃奔大梁,依附萧衍,也有的准备逃往荆襄依贺拔胜。

混乱之间,他们甚至不知道贺拔胜也将面临灭顶之灾。

还有的说要守洛口死战,众口纷纷,莫衷一是。

以长孙稚为首的一派则主张西就关中,这一派的意见占据了大多数,王思政也赞同,长孙子彦也赞同,一些臣僚如窦家、还有汉人四大家族这时也都颇赞同。

于是,王思政当机立断,便决意护卫西迁。他们走的极其仓促,文武百官有不少都没有逃出来,元修又昏迷未醒,王思政与元毗率队一路潜行,这时候众人见圣驾逃窜,路上逃亡极多。

众人再行了半个时辰,元修在病榻上又复醒来,他的脸上,眼泪无声的落下,自言自语道:“朕愧对列祖列宗!”

元明月:“陛下,不怪你,不怪你,你已经尽力了,我军兵马与高欢拼得十分壮烈,鲜血都燃红了黄河,他们打得很好,很好…….”

元修惨然一笑:“然而还是失败了对不对?”

元明月有些尴尬,然而终究还是默默的点了点头。

元修:“我们这是要去投宇文泰吗?”

元明月点了点头:“嗯!”

这时,有一队军兵,就在元修的病榻身旁不远处,他们说话的声音元修甚至能听见,他们正在公然商量逃跑,其中一个道:“都逃太多了,我们也逃吧。”

紧接着,便有好几个人随声附和。

元修听得心中焦躁、愤怒不已,嘶声问道:“朕的手下如今还有多少人?”

元明月这时只能粗略的估计:“大概还有数百人!如今夜深,没法清点,明日天亮,王思政会按名册清点。”

元修咳嗽两声:“十万兵马仅剩数百人…….”

他用衣袖揩拭了眼泪。

元明月没有告诉元修的是,这里面还有一些文武百官,还有一些汉人四大家的儒生,真正还有能力投入做战的不过百人而已。

元修这时忧心忡忡,道:“怕是投宇文泰也没什么好果子吃,宇文泰为三军所推,居百二之地,所谓己操戈矛,宁肯授人以柄!虽欲投之,恐无异避汤入火。”

元明月道:“可是,陛下能投哪儿呢?眼下的选择,也不过是要么降服高欢?要么投靠宇文泰?陛下,还能怎么选?”

元修思忖半晌,叹了口气,道:“高欢将朕之心腹将士屠戮殆尽,朕宁死不降,自古岂有降天子耶?”

元明月:“不降高欢,只有去江南、投靠荆州贺拔胜或者关中宇文泰,只有这三条路了!江南自有天子,咱们投靠江南,山长水远不可能到不说,就算万一到了,还不是得向萧梁称臣。”

以元修的傲气,他怎么可能向萧衍称臣?这一选择也不行,行不通!

投奔荆州贺拔胜,贺拔胜不是高欢对手,而且荆州地狭,左有萧梁,右有高欢,王思政感觉荆州被灭是迟早之事,元修对于贺拔胜的水平也感觉不靠谱,当下也点了点头。

元明月道:“只有宇文泰的关中,素与高欢不和,而高欢短时间内未必能灭宇文泰。”

元修抬起头来,望着明月,觉得她分析得不错,心想自己如今也走投无路,也唯有宇文泰可以倚靠!

路上,秋风萧瑟。元修、元明月带领军马向关中行进。

这支经历了惨烈征战的队伍此时已经折损了大半人马。他们衣衫褴褛,面目肮脏,神情疲惫。中间杂夹有许多带伤的,有的用束带吊着胳膊,有的以枪代棍,一走一跛。

旌旗也显出几分苍凉。

幸存的文武百官、将士们骑马分散在队伍之间。元修、元明月、元宝炬都走在队伍中间。他们的堂弟元亶本来也在行列之中,但是半路逃窜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document.writ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