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二七、伟大的战略决定(1/2)

总览古今,面对强敌分进合击的策略,一般都是三种应对方法。

上计:开动脑筋主动迎战,并且找出敌军究竟是哪一路配置为主,或者是直接打掉起最强的那一路,最具威胁的那一路,这里面最经典的就是明清萨尔浒之战。

管你几路来,我只一路去!

中计:隐藏兵力,跟你躲猫猫,早早遁去,叫你打不着,寻不到主力决战,不过这一计,需要队伍或者辖区有大规模纵深,否则无法操作。延安曾拖死胡宗南。

这一计,可以先期躲猫猫,在敌人的粮草辎重上做文章,后期可以反败为胜,毕竟行军在自己国境内,纵深虚实自己都比敌人了如指掌。

下计:不战不走,困守孤城,坐以待毙。

这种情况古往今来一而再再而三的上演着,司马懿平辽,刘裕灭燕,明清萨尔浒,选择了下计的也不少,然后败亡的也不少,所谓“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也不断被验证。

但是,也不少枭雄面对这种困局,面对这种以小敌大选择了上策。其实如果有纵深,选择中策最为稳妥,但选择中策也需要良好的条件,上下一心的国内环境,广袤复杂的地理环境。

宇文泰是枭雄,枭雄选上策!

可是怎么出兵?先打谁?三处分兵显然是不可取的,一定要集中兵力,但朝那个方向集中兵力?包括以智计着称的于谨在内,包括李弼、赵贵在内的武川军团普遍的共识是:守蒲坂,抵御高欢摆出渡河驾驶的大军。

这就和宇文泰的意见相左:置高欢大军于不顾,逆袭中路的窦泰。

眼下,宇文泰已经提出方略,而宇文泰提出方略之后支持宇文泰的只有三个人,一个是苏绰,一个是韦孝宽,还有一个是宇文深,是宇文家的后起之秀。

这是个重大的策略,这种策略不向皇帝御前报告,失败了是要承担重大责任的。

韦孝宽这时候道:“敌军分高欢、窦泰、高敖曹三个部分欲入关中,高欢不用说,就在我们对面,还有高敖曹,远在洛州,咱们可以暂时不管,咱们若分兵去救洛州,咱们的兵力就会很少。关众粮饷器械兵员皆不如中原。”

“我们只能聚众,不能分兵。”

宇文泰淡淡一笑,道:“正是,孝宽所言正合吾意。”

这一点,于谨、李弼、赵贵、达奚武等人都很赞成,宇文泰见他们赞成这一点,非常高兴,接下去阐述细节。

大军既然聚众,只能打其中一路,目前黄河对面的高欢,大兵压境,咱们如果渡河,按照兵法“兵半渡而击之。”他们渡河击高欢,无论是兵力还是攻守之势,他们都不具优势。

兵法,十而攻之,五而围之,他们的兵力根本做不到高欢十倍,不被高欢反超兵力十倍已经不错,所以,蒲坂这里,他们只能守住,不使高欢渡河。

如果这里采取守势,而主力全部集中在此,那么潼关附近,宇文泰准备从小关绕过潼关进入关中,小关的地位位置在潼关之左,这里地理位置险恶,但是绕过小关,紧逼长安就是一片坦途。

窦泰如从此进入关中平原,就如同当年邓艾翻过阴平进入关中平原一样,一路畅通无阻到达长安。

如此,长安必将嗝屁。

宇文泰分析完,活神仙苏绰立刻也表赞同。

宇文泰自觉话已经说完,不再做无谓的争论,指了指苏绰:“你们看活神仙都赞成了,你们还有什么怕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document.writ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