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0三、柔然金帐汗国遇险(1/2)

去往柔然国家的路上,风景已经与关陇绝异,所谓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冷风如刀,热风如烧,时而又平旷万里,青青一片,都是草原。

这次去柔然,宇文泰只和长孙无垢两个人去,苏绰文官,搞内政是一把好手,搞外交可能辞令、手段上并不擅长,况且,这次他们在关陇乡村的调研,以及随后要出的各种政策,都需要苏绰回到朝廷立即着手去办。

俩年轻小夫妇只身穷途万里前往柔然金帐,夏州刺史部并不放心,一再要给宇文泰派遣护卫,但是宇文泰都拒绝了。只是叮嘱保密,

看着大漠好风景,宇文泰掏出一只竹箫吹奏起来。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一曲终了,他笑了笑:“不错吧?”

长孙无垢不由戏谑:“丞相真乃是大才也。兵家之事,音律之事,都是上乘之选!”

两人一路戏谑笑谈,时光倒也过的很快。他们策马缓缓而行,一路上山清水秀,风景清丽,长孙无垢饶有兴致的不时让宇文泰给她讲解。

但其实她读书比宇文泰驳杂,有时是故意懂装不懂,再往前不远,他们就出了夏州,到达大魏的边境了。对于柔然,他们俩其实都是一抹黑。

只不过宇文泰相信柔然的政策一定是在东西魏两头占便宜,这一点肯定是不会变,只要是这个政策,他就可以谈谈,其他的,他倒是不在乎。

不过,传闻有数量不少的柔然军士侵入夏州,这一路上,他倒是几乎没怎么见,走了今天,路上除了偶然见到几个牧民赶着牛羊,他们啥也没瞧见。

这倒是出乎他们意料。

柔然并未大规模出兵,但是这个消息是怎么产生的呢?夏州刺史谎报军情?

现任的夏州刺史乃是姓刘,叫刘方平,是元宝炬钦定的,鉴于元宝炬对柔然的态度,他认为应该派一个文官,而不是宇文泰麾下任何着名的武将来统管夏州事物。

因为这样可以减少和柔然的双边矛盾以及冲突,平心而论,过去,这个策略一直是成功的,在这几次大战之中,元宝炬的柔软身段以及刘方平在夏州的不惹事,使得夏州边境总体比较安定。

大国双边关系,对于古代和今天,其实都是一个样重要的,总体而言,你如果有能力把对方干趴下,那么就把对方干趴下,如果没有这个能力,那么就应该保持良好的双边关系。

就这么简单。

不过,他之前是听闻了夏州的具体情况,听闻了柔然有大军入侵夏州才从灵州巴巴的赶往夏州,并且决定突访柔然的现在,柔然边境居然没有什么兵马调动迹象。

他也有些讶异。

这种情况,一般来说,要么就是夏州刺史谎报军情,要么就是夏州刺史搞错了情报,误报军情,但是这两个无论是哪一个,对于夏州刺史来说,都是不合格的。

官场的情况其实是相当复杂,还有一种可能是夏州刺史部为了朝廷的拨款,故意谎报。

这种情况,也是屡见不鲜的。

这种情况,叫做挟寇自重,也就是说,假意利用敌人侵略的消息来给边境制造恐慌,为了自己谋利益,历史上几乎所有的边军将帅都这么干过。

因为边境这种地方,天高皇帝远,皇帝不常来,容易欺骗,但是边境又容易遭到敌军攻击,所以谎报军情,上面来饷银、来物资飞快,报的敌情越多,来的越快。

有时候是报敌情,有时候是报大捷,虚构一些虚无缥缈的敌人和虚构一些虚无缥缈的胜利,从而壮大自己,安禄山就是这么崛起的。

宇文泰这时候觉得刘方平可能有些不靠谱了。

如果立的是个儿皇帝,宇文泰几乎迅速就可以将刘方平撤职查办,但是这是自己的朋友元宝炬选的官,宇文泰一时倒不知道怎样才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document.writ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