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八一、围点打援的这个“点”历来就十分考究(1/2)

宇文泰看了看王思政,感觉王思政守玉璧,从某些方面来说太合适了。

凡事过犹不及,太合适就有这么一点过犹不及的感觉,就比如这次,高欢攻打了玉璧九日,结果不战而退,无他,是因为玉璧为王思政在镇守。

王思政现在已经是西魏名将之中数得上的名士。

王思政在过往河桥、邙山之战中都异常骁勇,他现在虽然未必说的上是大名垂宇宙,但是对于高欢来说,王思政一定摆在他的名将谱里面。

有王思政在,高欢对玉璧虽然忌惮,但是却不太可能倾全力争夺。因为高欢的目的,宇文泰看的也极明白,高欢在玉璧,其实也在下一盘大棋。

现在,高欢和宇文泰的战场舍河南而就山西。

高欢之所以一定要打玉璧,是因为他也想借玉璧这个据点搞一个围点打援,所以,他一定会重兵围困玉璧,但是重重重兵部署在关中前来玉璧的道路上,伺机歼灭援军。

这应该是高欢的计划。

其实围点打援不算是什么高超的计谋,围点打援也最容易实施,并且围点打援而言,也是最容易出名局的战争姿势。后来李世民围王世充而打窦建德就是这么回事。

经典的围点打援政策。

其实对于玉璧这个据点,这个切入山西的钉子,真要拔除,对于高欢来说,并不是特别难办到,毕竟这是一个建设在山西境内,依靠汾河水生存的军城。

但是,对于高欢来说,利用拔除这个据点的机会,吸引西魏大军来援,从而消灭西魏大军,这才是高欢最好的机会。

不过,王思政在,不行。

因为王思政是已经在战场上盖过章,鉴定过的名将,是实牙实齿验证能打得的名将,对于这么一个有名的战将,据守玉璧,你想搞围点打援战略,是有一点风险的。

围点打援战略的一个核心重点,就是围点打援的点不具有爆冷的气质,围点打援的点,必须安静,必须没有搞事能力,但是呢,军事战略位置又很重要,对方又必须要救。

只有这样,你才能肆无忌惮的执行围点打援。

因为点没搞事能力,你可以安安心心的执行你的打援战略,但如果这个点由一个有名的战将拒守,万一你这个点没围住,被人破围,整个围点打援战役就会全盘失败。

甚至,你会遭到敌人的反扑,结局就是你自己反而有可能全军覆没。

宇文泰现在分析的就是这个点,判断高欢是否是执行围点打援策略,还是着重拔除玉璧?

众将听完,都愕然,很多人都没想到,很多人都以为高欢执行的并非围点打援,而是一定要拔除眼中钉。

宇文泰淡淡一笑,摇了摇头。

高欢执行的一定是围点打援政策。高欢一定要执行围点打援的政策,宇文泰也有三点依据。

第一、单纯拔除据点,高欢这次围攻据点就不会带这么多人,王思政守玉璧人物不过一万,按照围城的兵法基操,五则围之,十则攻之;

高欢其实只要派五万人弄个将领来,就能执行拔除据点的任务。

甚至人数不够的话,还可以派十万人来,多加两个将领,执行拔除据点。

但这次围攻王思政的玉璧,高欢是亲自来的,人数也超过十万,打了九天,冬天天冷,最终的结果是不战而退。

第二、高欢有邙山之战的胜利支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document.writ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