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九四、攻城战第二十五日(1/2)

眨眼之间,高欢攻城已经将及一月,除了初始的一周前后,高欢没有尽力之外,其后的日子,高欢已经笃定宇文泰将不会来援,又自觉有汾水为限。

宇文泰即便来援,自己也有时间调整,于是尽力攻城。

时间对高欢来说,这近一月犹如一年,恰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所言,快乐的一天犹如一秒,煎熬的一秒犹如一天。

这一个月来,城内与城外,智慧与力量,攻与守,水与火,天与地、木工泥瓦匠、部队的士气,各种大规模的较量,但是高欢始终无法得城之一寸!

他自己其实也已经明白自己已经顿兵坚城之下,劳师挫锐。

脸已经丢了,他恨不得及举起两根手指怒斥苍天,苍天为何生我高欢,又生宇文泰?这次的战争,如果围困的是宇文泰,还好一点,毕竟宇文泰如今几乎与他齐名。

至少举世视为双雄之一。

但韦孝宽,只怕要踩着他的失败作为声名鹊起的资本了。

他这时,心中唯一相信的是,望着自己城下堆积的累累尸体,他相信,城内必定也是伤亡不少,但是,目前来看,城内并没有兵员补充。

打仗打到一定程度,拼智慧,拼勇气,拼给养,这些都拼完了,就是拼消耗了,这是军事的基本常识,高欢的部队还可以后续有补充,但是韦孝宽没有补充。

他认为韦孝宽不可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作为一名杰出的统帅,他一定能够意识到。

所以,高欢这时候决定缓一缓节奏,他决定劝降,劝降的同时,当然也是因为他攻城之战,部队夜以继日,也已经疲惫,部队也需要休整。,

所以,不妨借着休整的节奏,来一波劝降。

城内的压力一定很大,久攻不下,劝降以及离间计这些兵法良谋都可以用上一遍的。

于是,他给城内写了一封信,劝降。

城内,韦孝宽微笑着打开信,他当众朗读:“君独守孤城,西方无救,恐不能全,杀身无益,何不降也?”韦孝宽读罢哈哈大笑。

这封信只能证明高欢对墙内的情况基本不了解,墙内现在还是兵精粮足,而墙外,他预计的各种招数,高欢几乎都用遍了,城墙还是那么牢固,一如往昔。

这种实情,如果不告诉高欢,高欢简直还不知死活。

他笑了笑,旋即写了一封回书,射出城外,早有军士拾取了书信,前去上呈给高欢,高欢拆开信,看了看!脸上颇有无奈,这当然是一封严辞拒绝的回书。

韦孝宽在信中陈述如下:

“我城池严固,兵食有余,攻者自劳,守者自逸,岂有旬日之间已须救援?特忧尔从有不返之危。孝宽关西男子,必不为降将军也。”

高欢将信递给斛律金!

斛律金看了,脸上也不由得流露出叹服之色!

高欢长叹:“关中固多奇男子矣,我不早图关中,是我失策。”他创业以来,眼睛一直关注洛阳的政治变化,对于关中,他确实关注甚少。

如今,这一切都是他当初关注甚少的还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document.writ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