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0六、大争之世,先除外患还是先除政敌,是一个问题(1/2)

对付敌人有时候是很容易的,对付朋友有时候很难。因为利益所生的嫌隙有时候是很容易消除的,因为世界观,价值观产生的嫌隙有时候消除很难。

其实,宇文泰明确的知道贺拔胜想要说的问题是什么。

在西魏内部,问题很简单,任何一个统治系统,只要经历了一段时间的稳定运行,这个系统内部就会产生分化。

这几乎是真理一般的存在。

西魏的问题现在在于名和实的分离,所谓名即西魏是大魏国,按照传统政治要求,百官们都必须忠诚于大魏,忠诚于大魏的代表即魏文帝元宝炬。

这是站在西魏的名逻辑下的推论。

但是,实却不一样,照实而言,这个国家有一部分人是忠诚于宇文泰的。

这就很撕裂。

但是双方的要求都各自有其合理性,站在名的立场,大魏的国度,要求百官忠诚于魏有什么问题?

要求百官忠于大魏天子有什么问题?

至少连宇文泰在正式场合都不得不这么要求,不得不这么做。

站在实的立场,站在宇文泰及其麾下的立场,没有宇文泰便没有这个大魏,这个大魏其实已经是濒临死亡,被宇文泰救活了,忠诚于宇文泰就是忠诚于大魏。

这似乎也没什么问题。

所以,站在宇文泰麾下的立场也没有错。

所以,西魏存在这种撕裂,任何一个权臣之国,都存在这种撕裂。

宇文泰其实也没什么办法,唯一的办法当然是篡位。

他已经体会到曹操的无奈,设使天下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但是事实所迫,他想归隐林泉而不得,他一去职,他自己,他的所有麾下都不会安全。

所以,有些权臣走向篡位是必然。

不过目前,他还不想。

好不容易穿越而来,才灭掉一个高欢,就搞篡位,格局太小。

有生之年,梦想在于一统天下,毕竟,一扫漠北万古空已经做到了。

统一天下,也还是可能的,毕竟如今这个天下形势一切似乎都加速了。

高欢已经提前挂了五年,泼猴的渡江行动应该也一样。

贺拔胜的去世以及贺拔胜的遗言他放在了心中,但是目前并没有什么好办法,有些斗争和矛盾是不死不休的,刘邦奈何不得吕后和戚姫,不是刘邦真奈何不了。

独孤信现在占据陇右,也与陇右王几乎相似。

宇文泰和他一起长大,独孤信反心未盟,他目前只是忠于大魏表现的特别明显而已,和皇室走得很近,宇文泰想想看,杀了他吗?

独孤信当然不可能坐以待毙。

郑伯克段于殷,任何一个政治敌人,都应该给他罪大恶极的表演机会,都应该等他有罪大恶极之名,才下毒手,这才是高明政治家的所作所为。

杀掉之后再栽赃,再泼脏水,这个办法当然也可行。

但是这个办法,会慢慢失去民心,因为知道真相的那些人还是会在小圈子里传递真相。

而且,关键的一点还是外部环境。

政治虽然充满了残酷和杀戮,杀掉政敌的经验国内外、古今中外到处都是,但是他如今处在大争之世。

先除外患还是先除政敌,是一个问题?

他不具备霍光杀掉上官的外部环境,独孤信也罪状未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document.writ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