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五、宇文泰谋取汉中,夺取汉中的四条道路(1/2)

就在宇文泰准备出发前往邺城之时,这时候他接到了另外一封信,这封信乃是大梁湘东王萧绎寄来,萧绎有意与宇文泰联系,商谈机密大事。

湘东王萧绎的来信摆到了他的案头上。

萧绎是萧衍的第七子,现今以王爵拜为大梁的荆州刺史。

这个人喜欢读书,文章也写的特别好,目前坐镇江陵,今日的荆州,当时南北都有荆州,北方的荆州指的是古荆州,即河南地区的南阳一带。

萧绎所据的荆州则是我们今天口中的荆州地区,今天的荆州在南北朝的时候,叫江陵。

萧绎一生中除了皇位之外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他天资聪颖、勤于读书,6岁时作《春敕为诗》:

池平生已合,林花发稍稠。

风入花枝动,日照水光浮。

他读书极为用功,曾在日记里说自己从12岁开始,就经常读书读到天亮,一次患了疥疮,两个手肘都因为看书给撑烂了。

14岁时患了眼疾,瞎了一只眼,不知道是否读书读瞎了。

之后改成了喜马拉雅听书,让左右随从每天冒充喜马拉雅,念书给自己听,每天坚持听20卷的内容,如此风雨无阻地坚持了30多年,没有一天停歇。

《颜氏家训》的作者颜之推年少时曾亲眼见到萧绎读书用功的劲头,晚年回忆时仍感叹不已。

他说梁元帝以帝王之子的尊贵身份,以童稚年少的幼小年纪,都能勤学至此,我们这些寒门之士还有什么理由不刻苦学习?

后世编《四库全书》,“子部”文库中的《金楼子》一书,便是萧绎撰写的。“金楼子”便是他自取绰号。

然而,《金楼子》只是萧绎众多着作中的一本,据清代史学家赵翼考证:萧绎是古往今来帝王中着作最丰富者,所着多达677卷。

萧绎的来信只说了一件事,让宇文泰拥兵取汉中,他可以帮助宇文泰袭取汉中,这可是天赐良机,宇文泰得信大喜,汉中的地理位置极其重要。

宇文泰本就有心图巴蜀,而图巴蜀必须得汉中。

这这就相当于想欢好必须脱裤子一样,汉中的地位,是经过诸多历史证明的。

汉中作为南北双方的一个中间地带,它夹在关中与四川之间。关中为北方地区的上游,秦岭为关中的南面屏障;四川为南方地区的上游,大巴山脉为四川的北面屏障。

不过汉中险要,易守难攻,汉中与关中之间仅仅只有四条通道,且十分险要恶劣,曹操当年称之为天狱。它们是褒斜道、傥骆道、子午道,陈仓道。

这里详细说一说,这四条道路,这四条道路其实最主要的还是三条,这其中最最主要的还是一条,就是褒斜道。

褒斜道南北走向,南口曰褒谷,在今陕西褒城北十里;进入褒城,也就是进入汉中地区了,

北口曰斜谷,在今陕西郿县西南三十里,这里已经是关中平原,谷道全长四百七十里。

褒斜道主要是沿褒水和斜水河谷而行。河谷深险,悬崖壁立,通行不易。故历代多治栈道于褒斜道。秦治栈道于褒斜,以通汉中、巴蜀。

刘邦就封南郑时曾烧毁;所谓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即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document.writ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