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四八、台城破(1/2)

此时的侯景轻轻松松的运东府米入石头,军粮前面不济的时候考运输大队长邵陵王萧纶战败接济了一把,后面与朝廷媾和,又从东府调了不少粮。

他再无匮乏之虞。

这时,闻的江面上声势最为浩大、拥兵十万的萧绎也已经撤军后退,唯独留下世子萧方等、王僧辩等军,都受柳仲礼节制。

柳仲礼是个草包,自上次受创,最近一直以养伤为借口,不动刀兵,并且勒令部下,侯景如渡江退走,决不许发一兵一卒追击。

侯景这个时候,所有不肯撤围的理由都已经用完了。

江面上已经甚少敌军,除了大都督柳仲礼和萧纶尚有余兵,但已经不足为虑,按照媾和的盟约要求,侯景理应撤围,然后渡江北去了。

但侯景显然并无退兵打算,最近,他一切事情都显得春风得意,甚至,羊鹊现在都已经搬去他的府邸暂住,之前那个奋力抗拒,死不从命的姑娘如今已经是他的小妻子。

她现在再也不像之前那样对他奋力推拒,虽然也还是不怎么与他说话交流,但是他脱她衣裳和她欢好的时候,她再也不曾拒绝。

甚至,他有时也能感到她在迎合。

他能发现她的变化。

一切,对他来说,似乎都是完美的,他已经打定主意绝不撤围,宫中美人更多,他的军师王伟当然也绝不赞成撤退。

王伟的分析很有道理:“大王以人臣举兵,围守宫阙,逼辱妃主,残秽宗庙,擢王之发,不足数罪。今日持此,欲安所容身乎!”

毕竟,侯景所未攻占的仅仅是内城,整个外城到处都已经被攻占,侯景在这攻占期间,干的坏事,杀的人,已经多不胜数。拔下侯景的头发,可能确实都没有他犯下的罪孽多。

这种情况下,侯景如果撤退,萧衍缓过神来,纵天下之兵攻围,侯景能跑哪儿去?

王伟的第二个理由是:“背盟而捷,自古多矣,愿且观其变。“

背盟对政治家来说就不算是个事儿,毕竟连远隔重洋,远隔好多时代的马基雅维利也说,盟约这种事儿,得利不妨遵守,盟约但有妨碍,还是背约最爽。

况且,中国历史上背盟而取得好结果的太多。

最有名的便是当日刘邦和项羽的楚河汉界之约,项羽才转身,刘邦就向着项羽大喊:“老乡老乡。”项羽才回头,便听见喷的一声枪响。

老乡老乡背后一枪是常态。

刘邦背盟得了天下,项羽守约身死人手,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大梁的大汉奸已经称帝的临贺王萧正德也劝侯景不要渡江:“大功垂就,岂可弃去!“

于是侯景公开背盟,上启痛斥萧衍的人生十大错误,什么这边和他侯景交好,那边却去勾搭高澄,企图出卖侯景,这种背信弃义的行为,丢人。

还有什么贞阳侯率兵十万,丢盔弃甲,这种人应当立即问罪,云云,居然还那啥加恩。赏罚不明,老糊涂。

一共点了萧衍的十大错误。

萧衍看罢,且惭且怒。三月,丙辰朔,立坛于太极殿前,告天地。以景违盟,举烽鼓噪。不过这也是他最后的倔强了,他除了鼓噪一番啥也干不了。

台城内城闭城之日,男女十馀万,擐甲者二万馀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document.writ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