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永和九年的那场醉(1/2)

窗外的雨淅淅沥沥的下着,青砖黛瓦被当作编钟奏响,殷歌的朦胧醉意竟被这雨滴带走了不少。

书圣王羲之,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这可是大佬中的猛人啊,想后世殷墟老祖也对此爱不释手。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秋菊,华茂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兮若流风之回雪。”

本是曹植用来描述赞颂甄宓的名句却被后世人无数次的用来形容《兰亭序》的笔法。

“哈哈,去,你王右军亲自相邀怎能不去呢!”醉意渐醒的殷歌毫不做作,一挥青衣一股仙风道骨弥漫而出,看的众人眼前一亮。

“不知小道长如何称呼,又是何处修来的这般仙风道骨?当真令羲之羡慕非常啊。” 魏晋风骨向来狂傲不羁,别有遁隐山林之气。不说旁人,王羲之看得殷歌小小年纪如此钟灵毓秀,自是欢喜将其当作平等来看。

“右军高抬,小道玄殷子,俗名殷子歌。于玄妙谷独自修行,却是不为世间所知也。”殷歌本就是殷墟玲珑王,所谓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他这举手投足之间的风度自是惊艳了不少人。

哪怕是他千古书圣王羲之也眼眸异彩连连,这般气度风骨恐怕可独步魏晋了。自家的那几个小子和谢家的恐怕也远远不如啊,王羲之如是心中感叹。

“少爷,集会快开始了,不如与小道长边走边说如何?”突然旁边王家的家仆凑到王羲之跟前悄声说道。

王羲之一怔,随即右手扶额苦笑道,“是极是极,不然那几位长辈好友恐怕又要打趣我了。子歌兄,同去。”

说完伸出右手拉着殷歌的小手直接下楼而去。殊不知殷歌此时心中纠结不已,这手是抽回来呢还是不抽?

子歌兄?好吧,你们魏晋风骨向来不羁放纵,再说我也不吃亏。可是,能别动手动脚吗?拉着我的手,怎么像是骗小孩似的?

在众人异样的眼光下,三人走到酒楼门前。看着楼外的雨如若青丝白发般淅沥而下,家仆开始撑起了纸伞。

“右军兄,汝看这天街小雨如润如酥,何不以甘霖洗涤身上污浊之气?人生在世,沐浴一场小雨如同洗去心中烦扰。同行乎?”魏晋的风度在雨中或许更能渲染出那种放浪形骸与狂傲不羁,如是想着殷歌一步踏入雨中洒脱笑道。

王羲之一怔,随即哈哈大笑着踏入雨中,与殷歌并肩走向山阴的兰亭,留下家仆雨中凌『乱』。

“这算是忽悠少爷淋雨吗?高人啊,淋雨都能和人生扯上关系。要不说人家是道士,我是家仆呢。诶,少爷,等等我啊!”家仆嘟囔着赶紧赶上去。

却说三人一路上在雨中行走,虽说雨不大,但是耐不住路程颇远。不知道什么时候三人的衣袖已被打湿,头发都湿漉漉的。

……好尴尬啊。

殷歌神『色』有些不自然了,只能哼着小曲儿左看看右看看,装傻充愣呗。

王羲之嘴角时不时的抽搐着,这要是被他们看到,唉,打趣就打趣吧。

家仆……,已经无语,神『色』古怪不已,他真的想说我有伞。可是,尼玛,这种古怪的气氛,说不出口啊。

天晓得永和九年的那场雨会被殷歌带偏,淋湿了王羲之啊!

不知在这种古怪的气氛中走了多久,终于走到了兰亭,只是亭中的名士眼神有些异样啊。

“羲之,你这是?为何有伞不用而淋雨?”刚进兰亭,就看到一个颇具权势英武与儒雅并存的中年男子走来,看着王羲之关切的问道。

“是啊,羲之,你这是何意啊?”又一个身着玄青衣衫的男子也走到面前不解道。

呃,咳咳,难道我要说是被某人骗着淋雨的吗?王羲之神『色』有些尴尬,一时不知道怎么回答。

“咦?没想到竟然能在此遇到小友?!小友还记得我否?”突然一个和尚走过来看到殷歌后,神『色』惊喜的双手合十问道。

众人疑『惑』不解,支道林可是东晋有名的高僧,能让他叫一声小友的人可不常见。而且,这小孩似乎是随羲之一起来的,莫非是羲之的某位子侄?

“老秃驴?!你怎么在这?数十年不见,你脑门还是那么亮啊!”殷歌本来想吐嘈这人谁啊,可是仔细一看没想到是个熟人,张口就是惊的一众人眼皮狂跳。

老秃驴?!这小孩儿要上天啊。谁不知道人支道林佛法高深,尤其善于诡辩,这小孩儿有点猛啊。

一时间众人面面相觑,神『色』异样的在支道林、王羲之和殷歌身上扫来扫去。王羲之也十分纳闷,更多的还是为殷歌担心。毕竟,老秃驴这个叫法还是有点杀伤力的。

有点杀伤力?那是一点吗,什么人啊。支道林苦笑一声,“数十年不见,小友还是一如既往的百无禁忌啊。”

呼~

众人顿时放松,随后有些惊疑,支道林什么时候和一小孩子成为故交了?

“咳咳,好了,诸位我来介绍一下。”王羲之见气氛有点异样,干咳几声介绍道,“子歌,这是谢安,谢万,高僧支道林。”

几人彼此行礼寒暄几句,算是打过招呼了。一行人向着兰亭中央走去,期间几人自是少不了打量几眼殷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document.writ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