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提供了解决方案(1/2)

在苏文的记忆中,早在大秦初创时期,秦始皇嬴政就开始推行“车同轨,整交通”的政策。

公元前222年,嬴政就开始大规模命令工匠修筑驰道,这些驰道就像现代的高速公路,宽度一律五十步,约等于五十米。

修驰道主要有三个目的:一是为了改善交通,便于更有效地管理六国;二是为了北方对抗匈奴时能顺畅输送物资;三是方便嬴政巡游时一路畅通无阻。

除了秦国原有的秦直道和秦栈道,其他驰道大多基于秦国旧地和六国原有道路拓宽而成,如上郡道、临晋道、东方道、武关道、秦栈道、西方道及秦直道等着名驰道。

统一六国后,为了便于运送军队和物资攻打岭南,嬴政命令史禄开凿运河,连通长江水系的湘江和珠江水系的漓江,这就是后来的灵渠,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两千多年来一直是岭南与中原间的水路要道。

今年是公元前219年,就算苏文不在,灵渠也可能按计划开建并在公元前215年完工。

考虑到交通对战争的重要性,而非商业水运,苏文提出建议,除了监管机构外,应尽快修建连接各地的运河,以强化南北东西的联系。

这样不仅能极大地推动大秦的经济发展,还能促进各地文化交流,是必不可少的。

嬴政听后大为震惊,其实他也有此想法,但还未实施,原本只想开通咸阳至岭南的横道。现在不只是匈奴,岭南的百越也开始动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document.writ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