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二三、于谨的聪明(1/2)

军士之间,人心颇有浮动,他们本来就是被尔朱天光调拨划归宇文泰。心中本来有些怨言。

由于路途遥远,他们天天接触宇文泰,看见宇文泰和寻常人相比也没什么不同,而且,工资薪水不高,成天就知道走路,有时候吃饭都不赶趟儿,还要走多久,不知道。

于是,这些同志丧失了对革命的信心,提出了红旗到底还能打多久的疑问,当了叛徒,当了逃兵。

在某日的清晨,宇文泰的贴身护卫长,帐内千牛备身王励一早醒来,习惯性的喊勤务兵,木人吱声。

一看,门口跟随的两个勤务兵踪影全无,跑了,把金银细软也卷跑了,宇文泰闻声而至,发现王励孤零零的一个人呆着。

宇文泰大笑:“你这个千牛备身啊,人呢?”

王励大惭,手足无措。

宇文泰上来,拍了拍肩膀道:“时穷节乃现,逆境看人品,走几个人而已,留下的才是瑰宝,别往心里去.......”

自此还有人逃,宇文泰称之为大浪淘沙,也不介意,继续前行。

这时候,他身边追随的基本上都是一些坚定分子了。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些人逃跑虽然王励感觉到狼狈,但对于宇文泰来说却是好事,因为这些人本来就是尔朱天光拨给他的。

尔朱天光的本意就是希望他们逃,宇文泰的本意其实也是希望他们逃。

因为这一幕宇文泰早已经料到,在尔朱天光入关之前,他已经裁军,解散了不少人,那些人已经回到民间,现在是时候将那些人召回了。

补齐一千五百之数,乃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夏州的复杂情况,宿勤明达虽然控制了核心地区化政郡以及今天的延安一带人口相对稠密的地区,但是由于夏州地盘太过广大,一些鸟不拉屎,犄角旮旯的地方,宿勤明达也无法全控。

在夏州北部,有六镇的部分兵马以及草寇流落蛮荒,占山为王。

甚至边境还有柔然的势力影响,基本上六镇大起义之后,六镇流民南下,与柔然、夏州双接壤的沃野镇、怀荒镇等几乎已经是柔然的势力范围。

另外,贺遂、贺达以及较为知名的一些匪军都在陕北黄土高原上晃荡晃荡,大大小小的军阀百余,这些人虽然在表面上拥戴宿勤明达。

但那是宿勤明达政权不威胁他们的统兵权的情况下,不干涉他们的权力利益的情况下。

他们心中其实各怀私心,都在各自地盘上自行其是。

名义上你可以管我,但实际上你要管我,那就要拿真功夫了。宿勤明达倒是想一直击败贺遂等人,但是游击队这种敌进我退敌疲我扰的打法让他一直没有得志。

所以,夏州并不是铁板一块。

宇文泰一行到达金明郡的时候(即今日延安安塞县,距离延安不足百里),接到了李家三兄弟之一李穆的来信,说他有一个好朋友叫做蔡佑目前正在夏州任职。

而且是正在宿勤明达麾下任职左右千牛备身,并且随附了一封给蔡佑的信件,嘱咐宇文泰到时将信笺交给蔡佑。

蔡佑字承先,他的祖上曾经做过夏州的镇将,所以就迁居到夏州了,父亲也是朝廷将领,东征西讨,但蔡佑事母至孝,所以一直呆在夏州。

宇文泰不由得大喜不已,这可是极大的好事,还未到夏州,便现有宿勤明达的麾下可以争取。

众人这时从长安一路行来,都颇有疲累之感,宇文泰便决定在金明郡先安置下来。

他在这里修了一封书给尔朱天光,请求将金明郡作为夏州刺史所在地,请求与宿勤明达分治夏州,宿勤明达都督化政郡,宇文泰刺史金明郡。

刺史金明郡而不是夏州的首府化政郡有两个原因,第一,自然是金明郡乃是今天的延安一带,属于兴王之地;二来统万城乃是宿勤明达占据,未必肯分享。

同时,他把于谨找来,于谨作为尔朱天光派在他身边的监视人物,这封信少不得要给于谨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document.writ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