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三四、独孤信,你伐蜀亦可,都督陇右诸军事我交给宇文导(1/2)

这里面的情况,宇文泰很为难。

一方面,他必须巩固他的柱国大将军以及丞相职权,确保在天下大争之世中为本政权取得利益最大化,而取得利益最大化这就需要集权。

这集权该集中于帝室内,还是该集中于相府和柱国大将军府?

这就是宇文泰和独孤信目前最大的分歧。

宇文泰当仁不让,必须是集中于相府和柱国大将军府,因为唯有集中在自己手中才能有与高洋斗、与大梁斗的资格,而集中在皇室,那就有风险了。

而且,皇太子元钦就不是一个安定分子,元钦凶险粗笨,做事武断!

宇文泰想想未来,其实感觉也满头疼的,元宝炬和乙弗皇后生的众多儿子都夭折了,唯独元钦年长,却偏偏不是个成器儿子。

想想看,现在元宝炬还是能体会到宇文泰的难处,也知道宇文泰的长处,大部分时间,大部分决策,元宝炬都不干扰,宇文泰也很谢谢元宝炬。

但皇室在元宝炬这样的谦卑下,也使得太子元钦日益不满。

另外,也使得独孤信与宇文泰渐行渐远,尤其是独孤信去了陇右之后,非大规模战争,宇文泰几乎不动用柱国大将军的权力来征调独孤信兵马。

对付敌人,有时候很容易,对付朋友,有时候很难。

尤其是还要面对良心的话,尤其是双方都有道理,都有道德层面的坚持的情况下,没有人肯为自己的价值观让步。

这次伐蜀,不过是矛盾爆发的一环罢了!

独孤信从陇右奔回,参与伐蜀军事会议,宇文泰也颇有些恼怒,毕竟,独孤信这是擅离职守,他并没有檄调独孤信参与。

但这似乎并非什么大的错误。

独孤信也很精明,他进入长安之后,先是入宫觐见了元宝炬,当然是打着述职的名义,随后则借着闲谈谈到了当下的天下形势,谈到朝廷正处于对巴蜀最好的战略机遇期。

这些情况,元宝炬当然略有了解,也知道独孤信的一贯忠诚,所以很快他就向宇文泰建议让独孤信参与伐蜀的战略讨论。

而且,独孤信的理由很好,陇右在地形上处巴蜀之上游,刘秀攻蜀,陇右就起到了重要作用。

独孤信做到这个份上,他参加伐蜀战役,简直是不让他参加反而是宇文泰不对了,但事实上,独孤信这次入长安就是一次擅离职守事件!

宇文泰能怎么办?

治罪?

擅离职守本身是可大可小的罪状,酿成重大事件处罚才可能严厉,擅离职守没有酿成重大事件,历来都是罚酒三杯的操作。

何况,他们还是朋友。

他只能让独孤信参与这次伐蜀会议。

这次伐蜀会议其实也就是两个议题。

第一、伐蜀的时机问题;

第二、伐蜀的人选问题。

时机问题上大家很快就取得了一致,所有人都同意至少等待萧衍向中上游两位皇子发出求救信号之后再行伐蜀,但这里面也有一些细节方面的讨论。

比如,萧纪如果拒不执行萧衍的勤王命令,执意留守成都呢?

众人的意见这时也比较一致,如果出现这种情况,那就强攻,不过,这个问题上,宇文泰一方占据优势,因为宇文泰之前就已经对萧纪施展了迷惑之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document.write ('');